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快到了,带着家人一起走过石溪。
坟上的花沾染了酒,林中的鸟儿学着人声啼叫。
清水在芦苇间奔流,晨霞从薄雾中升起。
不忍心回头眺望,家在赤松山的西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的一天,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
- 冢花:坟墓上的花。
- 沾酒落:沾染了酒,指祭奠时洒酒。
- 白水:清澈的水。
- 穿芜疾:急速地流过芦苇。
- 新霞:晨曦,清晨的光辉。
- 赤松:指赤松山,可能为作者的故乡。
典故解析:
- 寒食: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为了纪念他,后人设立寒食节,忌火食,吃冷食。这个节日与清明节相近,充满了缅怀和哀思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世称“贯休”,其诗作品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寒食郊外》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前夕,作者与家人一起外出踏青,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寄托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情。
诗歌鉴赏:
《寒食郊外》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的开头便引入了寒食这一节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淡淡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了沿途的景色:石溪流淌、坟上花香、鸟儿啼鸣,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光的明媚,也暗示着对故人的追忆。
诗的最后两句“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往事的无奈。此时,家乡的方向犹如一根无形的纽带,将诗人对往昔的追思与眼前的现实紧紧相连。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渗透着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将吾族:点明时间和人物,诗人带着家人,暗示节日的团圆。
- 相随过石溪:描绘出行的场景,流动的溪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冢花沾酒落:祭奠的意象,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林鸟学人啼:自然中的生命与人性化的联系,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白水穿芜疾:动态的白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新霞出雾低:晨霞的美丽,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不堪回首望:情感的转折,难以回首的悲伤。
- 家在赤松西:家乡的方向,象征着情感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与生命的流逝相类比。
- 拟人:鸟儿学人啼,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食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浓厚的家庭观念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传统文化和缅怀。
- 冢花:寄托对逝者的怀念。
- 白水:象征流逝的时光。
- 新霞:象征希望与生机。
- 赤松: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通常是在什么时间?
- A. 春分
- B. 清明前一天
- C. 端午节
- D. 中秋节
-
诗中提到的“冢花”指的是:
- A. 祭奠的花
- B. 田野的花
- C. 山上的花
- D. 河边的花
-
诗人的家乡在:
- A. 赤松东
- B. 赤松西
- C. 赤松南
- D. 赤松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寒食郊外》更侧重于节日的家庭团聚和自然景色,而《春望》则更多地体现了战乱带来的伤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