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赵叔问》
时间: 2025-01-01 16:2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赵叔问》
作者:叶梦得 〔宋代〕
刘氏磐石宗,略分天下半。
斯文独更生,落落分族冠。
探书到千古,极意在理乱。
故宜萧长倩,忧国共长算。
我怀崇兰君,多学真一贯。
束发踵癯儒,长檠媚空案。
胸中行秘书,领略能默断。
埋光久不暴,玉石终自判。
中年立周行,杞梓见脩干。
雍容视出处,未可亟招唤。
坐令护都水,不特美先汉。
荷囊侍丹扆,正讶归稍缓。
何为弃天闲,一往谢羁绊。
黄垆闭白玉,万事风雨散。
讣来为失声,涕落伤老伴。
孰知锦囊心,无复银钩腕。
柯山渺何许,日月忽已换。
平生浑金质,反覆要熟看。
至宝琢寒泓,谁能抚遗玩。
尚有千字碑,临风寄长叹。
白话文翻译:
刘氏家族如磐石般稳固,略微分裂却占据了天下的一半。
而斯文则独自再生,显得高雅且出众。
我翻阅古书,探求千古之道,想要尽明理与乱理之意。
因此,萧长倩应当忧国,与我共谋长远计。
我心中怀念崇兰君,他的学问与道理一贯。
束发的我如同瘦弱的儒者,长桨轻舟在空旷的案上。
胸中藏有书信,能在默默中领悟道理。
光辉潜藏久而不显,玉石终会自我判断。
中年时立志周行,杞梓树却能见到修长的干。
雍容大度地看待出处,未必能急于招唤。
坐在护都之水边,不仅仅是赞美先汉的美德。
背着囊子侍候丹台,正因归程稍显缓慢而诧异。
何必抛下天伦之乐,依然向往谢绝羁绊。
黄垆紧闭白玉,万事皆已随风散去。
讣告传来使我失声,泪水滑落伤感老伴。
谁知锦囊之心,已无银钩之腕。
柯山在何方,日月已然更换。
我一生如同金质,反复需要仔细品味。
至宝如寒潭,谁能抚摩遗留的珍玩。
尚存千字碑,临风长叹寄意。
注释:
- 刘氏磐石宗:指刘氏家族,形容其稳固如磐石。
- 斯文独更生:形容文人或文化的独立再生。
- 萧长倩:可能指历史上某位忧国忧民的文人。
- 胸中行秘书:形容心中有书信或知识,能在静默中领悟。
- 埋光久不暴:隐喻才华或品质长时间不被世人所知。
- 柯山渺何许:反映对人生去向的思考和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君复,号倦翁,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尤以词名重。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哭赵叔问》是叶梦得在失去朋友赵叔问后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哭赵叔问》不仅是一首悼亡之作,更是通过对赵叔问的追忆,表达了叶梦得对文人责任感的深思。诗中通过“刘氏磐石宗”引出对家族和文化的思考,展现了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叶梦得的用词精炼,却蕴含深意,如“埋光久不暴”暗示了有才之人常常被埋没,而“胸中行秘书”则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默默无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刘氏磐石宗,略分天下半。
- 讲述刘氏家族的稳固与影响力。
- 斯文独更生,落落分族冠。
- 形容文人文化的独立与高贵。
- 探书到千古,极意在理乱。
- 追求古代智慧,探讨理与乱的道理。
- 故宜萧长倩,忧国共长算。
- 赞美忧国之士,呼唤共同的理想。
- 我怀崇兰君,多学真一贯。
- 表达对崇兰君的怀念与尊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中行秘书”比喻内心的智慧。
- 对仗:如“黄垆闭白玉”对称而美。
- 意象:如“至宝琢寒泓”象征珍贵的知识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追思,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与文人责任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悲伤而又充满哲理。
意象分析:
- 磐石:象征坚固的家族和文化。
- 书信:象征知识与智慧的交流。
- 黄垆、白玉:象征人生的无常与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哭赵叔问》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萧长倩”是指何人?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位忧国的文人
- D. 不详
-
“胸中行秘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知识的渴望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国家的忧虑
-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达豪情壮志,与叶梦得的思考历史、文化形成对比,前者激昂向上,后者则沉思内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