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白翁老堂翁老先生荣归》

时间: 2024-12-29 21:34:22

共识星辰曳履声,荷囊忽谢起归旌。

东山巳隐三朝望,北阙还期一德赓。

篱菊延年荣晚操,罗兰香国纫芳珩。

苍生霖雨思偏笃,旦暮蒲轮想趣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白翁老堂翁老先生荣归
作者: 王政 〔明代〕

共识星辰曳履声,荷囊忽谢起归旌。
东山巳隐三朝望,北阙还期一德赓。
篱菊延年荣晚操,罗兰香国纫芳珩。
苍生霖雨思偏笃,旦暮蒲轮想趣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白翁老先生荣归的美好祝愿,描绘了他从远行归来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提到的“星辰”象征着远行的方向和目标,而“荷囊”则暗示了他带着丰富的经历和知识返回。诗人展望了东山的隐退与北阙的期待,表明对未来的希望和长久的守望。此外,篱笆上的菊花与兰花香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持久的荣光。最后,苍生对于白翁归来的期待,表明了人们对他智慧和德行的向往。

注释

  • 共识:一起意识到、共同理解。
  • 曳履声:拖动鞋子的声音,形容轻快的步伐。
  • 荷囊:背负的行囊,象征经历与智慧。
  • 归旌:归来的旗帜,象征着归乡的荣光。
  • 东山:比喻隐退的高洁之地,常指隐士。
  • 北阙:指朝廷的高位,象征政治权力。
  • 延年:延续生命的象征,暗示长寿。
  • 苍生:指百姓,代表社会大众。

典故解析

  • 东山隐士:引自古代隐士文化,指隐居于东山的高洁人。
  • 北阙:古代宫阙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尊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政,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出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创作背景

《奉送白翁老堂翁老先生荣归》创作于诗人与白翁老先生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其归来的祝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行高尚人物的尊重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白翁老先生的荣归之路,展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意与祝福。开篇以“共识星辰曳履声”引入,既具诗意又富有哲理,象征着白翁的归来与他人对他的期待。接着,诗中提到“东山巳隐三朝望,北阙还期一德赓”,通过东山与北阙的对比,表现出对个人隐退与朝廷期盼的辩证关系。

后面的“篱菊延年荣晚操,罗兰香国纫芳珩”则通过自然意象传递出白翁的高洁品德与持久的影响力,象征着他在社会中留下的深远印记。最后两句“苍生霖雨思偏笃,旦暮蒲轮想趣迎”则表达了百姓对白翁的深切思念与期待,展现出白翁对民众的重要性。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庄重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共识星辰曳履声:诗人描绘了白翁归来的情景,暗示在星空下归来的喜悦与期待。
  2. 荷囊忽谢起归旌:白翁带着经历与知识,归来时的荣光。
  3. 东山巳隐三朝望:东山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退生活的向往与尊崇。
  4. 北阙还期一德赓:期待白翁在朝廷中继续传播德行。
  5. 篱菊延年荣晚操:篱笆旁的菊花象征着持久的品德与清高的生活。
  6. 罗兰香国纫芳珩:兰花香气代表着美德,象征着白翁的影响力。
  7. 苍生霖雨思偏笃:百姓对白翁的思念与期待非常深厚。
  8. 旦暮蒲轮想趣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百姓都在期待白翁的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山隐士”比喻高洁的人物。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引入哲理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白翁老先生的敬仰与祝福,展现了人们对德行高尚人物的期待与尊重,强调了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辰:象征方向与希望。
  • 荷囊:象征经历与智慧。
  • 菊花:象征高洁与长寿。
  • 兰花:代表美德与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 A) 隐退的高洁之地
    • B) 政治权力
    • C) 自然风光
  2. “苍生霖雨思偏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白翁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社会的批判
  3. 诗中的“荷囊”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经验与知识
    • C) 旅途的疲惫

答案

  1. A) 隐退的高洁之地
  2. A) 对白翁的思念
  3. B) 经验与知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白居易》 by 杜甫
  • 《归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赠白居易》: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祝福,风格上更为豪放。
  • 《归来》:李白的归来更多体现了个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政研究》
  • 《古代诗词赏析大全》
  • 《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