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寻冯鍊师不遇》

时间: 2025-01-01 18:21:28

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

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薄暮归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溪访道凌烟曙,
王子仙成已飞去。
更值空山雷雨时,
云林薄暮归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青溪边我寻访道士,正值晨曦时分,却发现王子已经成仙飞升离去。此时正值空山雷雨交加,薄暮的云林中,我又该何处归去呢?

注释

  • 青溪:指清澈的小溪,常被用作隐士修道的场所。
  • 凌烟:形容清晨的烟雾,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王子:在这里指的是一位修道成仙的人物,可能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 成仙:指通过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 空山:指空旷的山林,常用来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
  • 雷雨:突如其来的雷电和雨水,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
  • 薄暮:指傍晚时分,光线渐暗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王子”可能指的是早期道教中著名的修道者,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愿望。“青溪”则是道教文化中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理想的修道场所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曙,唐代诗人,主要活动于盛唐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道教思想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寻访隐士冯炼师时,表达了对道教理想和人生哲学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文人都向往隐居生活,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诗歌鉴赏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是崔曙在寻找道教高人冯炼师时写的诗,诗中渗透着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青溪、凌烟的意象交织出一种清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寻找道理的艰辛。王子成仙的意象则反映了作者对高人远去的惋惜,象征着理想的不可得。

后两句则转向了空山的雷雨,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雷雨的突如其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迷茫,似乎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确定与挑战。薄暮时的云林更增添了一层朦胧和神秘,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迷惘。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崔曙对人生、自然与理想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溪访道凌烟曙:在青溪边寻访道士,正值晨曦时分,展现出一种轻灵的自然景象。
  2. 王子仙成已飞去:暗示追寻的理想已经遥不可及,王子成仙,意味着修道者的成功与追求的失落。
  3. 更值空山雷雨时:此时正值雷雨交加,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象征着不安和困惑。
  4. 云林薄暮归何处:傍晚的云林让人感到迷茫,诗人对未来的去向充满疑问。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溪的清幽与空山雷雨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情感反差。
  • 意象:运用“青溪”、“凌烟”、“空山”等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青溪:象征宁静和理想的修道环境,暗示追求内心的平和。
  • 王子:代表成功的修道者,象征着人们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空山雷雨:象征内心的迷茫与外界的阻碍,反映人生路途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溪”象征什么?

    • A. 隐士的理想生活
    • B. 现实的烦恼
    • C. 物质的追求
  2. “王子”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成仙的道士
    • C. 普通的人
  3. 诗人对空山雷雨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与无奈
    • C. 安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嵩山寻冯炼师不遇》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命运的悲凉,而《嵩山寻冯炼师不遇》则更倾向于道教哲理的探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崔曙诗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