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道离心白羽轻,
倚栏惆怅若为情。
月明海上天如曙,
春入河流夜有声。
千里传书无过雁,
五更疏梦怕啼莺。
西窗别后人何计,
憔悴芳华隔凤城。
白话文翻译:
谁说离别的心情像白羽那么轻?
我倚着栏杆,愁苦得仿佛是为了情缘。
明月照在海面上,天色如同黎明,
春天的气息随着河流,夜晚传来声响。
千里之外传书,唯有雁影相伴,
五更时分梦中遥想,怕惊醒啼叫的莺鸟。
自从在西窗别后,未来的打算又怎能定?
憔悴的容颜与芳华,隔着凤城的遥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心:离别时的心情。
- 白羽:白色的羽毛,象征轻盈。
- 倚栏:倚靠在栏杆上,表达一种无奈的姿态。
- 惆怅:忧愁,失意的情感。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天如曙:天色明亮,像黎明一样。
- 春入河流:春天的气息流入河中。
- 千里传书:远道书信传递。
- 疏梦:淡淡的梦境。
- 凤城:指代某个城市,象征遥远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本诗虽无明显历史典故,但“月明海上”与“春入河流”构成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湘墉,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生活中经历了离别之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怀》是一首饱含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展现了在夜晚的思念与孤独。开篇以“离心白羽轻”引出离别的主题,接着通过“倚栏惆怅若为情”表达了在栏杆前的惆怅与无奈,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月明的景象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后半部分则通过“千里传书无过雁”描绘了远隔千里传情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梦境的惧怕与期待。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个人情感,使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道离心白羽轻:质疑他人对离别的轻视,表明自己心情的沉重。
- 倚栏惆怅若为情:倚靠栏杆,感受到深深的惆怅,似乎是因为情感的牵绊。
- 月明海上天如曙:描绘出明亮的月光照在海面上,天色如同清晨一般明亮。
- 春入河流夜有声:春天的气息流淌入河流,夜晚传来声响,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千里传书无过雁:寄信的千里之外,只有雁群作为伴侣,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五更疏梦怕啼莺:夜深时分,梦中思念惶恐不安,生怕被莺鸟的啼叫惊醒。
- 西窗别后人何计:自从在西窗分别后,未来的打算又如何呢?
- 憔悴芳华隔凤城:容颜憔悴,青春已逝,隔着凤城的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心比作白羽,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和夜晚赋予声音和气息,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如“千里传书无过雁,五更疏梦怕啼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
- 海:代表广阔与遥远。
- 河流:象征生命与岁月的流逝。
- 雁:寄信与思念的象征。
- 莺:代表梦境与觉醒的惧怕。
- 西窗:象征离别的地方与思念的起点。
- 凤城:隐喻遥远的故乡或爱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谁道离心白羽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轻松
- B. 沮丧
- C. 无所谓
- D. 忧伤
- 答案:D
-
“千里传书无过雁”中,雁象征了什么?
- A. 友谊
- B. 思念
- C. 旅行
- D. 归来
- 答案:B
-
诗人对“西窗别后”的未来感到怎样?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快乐
- D. 忧虑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月光下的孤独情感,但更侧重于自我解醉与放纵,而蒋湘墉的《寄怀》则更深切地表现了思念的痛苦与离别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离别诗词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蒋湘墉的《寄怀》,感受其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