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咏四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14:43

兀兀从谁语,𥉂𥉂寄一床。

不嗟头似葆,但苦汗如浆。

攲枕风生竹,钩帘日转廊。

非由静胜热,本体自清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兀从谁语,寄一床。不嗟头似葆,但苦汗如浆。攲枕风生竹,钩帘日转廊。非由静胜热,本体自清凉。

白话文翻译:

无精打采地听谁在说话,躺在床上。虽然头发像葆一样不再丰盈,但只感到满身的汗水如同浆汁。斜靠在枕头上,竹子随风摇曳,拉起的帘子,阳光在廊间转动。并不是因为安静胜过炎热,而是因为本身就清凉。

注释:

  • 兀兀:无精打采的样子。
  • :指的可能是头发,形容稀少或不丰盈。
  • :斜靠,倾斜的意思。
  • 钩帘:用钩子拉起的帘子。
  • 本体自清凉:本身就有清凉的特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夏日的炎热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超然和对清凉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爱国、豪放、自然为主题,风格多样,常以抒情和叙事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日,正值炎热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自身的感受,表达对清凉的渴望,并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炎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首句“兀兀从谁语”表现出诗人无所事事,似乎在等待某种启发或交流,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绪。接着,他提到“但苦汗如浆”,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与身体的无奈。诗中“攲枕风生竹”描绘了自然的清凉,竹子随风而动,给人一种生机与凉意,这与室内炎热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非由静胜热,本体自清凉”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环境的超脱,这种清凉并非来自外部的安静,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烦恼的淡泊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兀兀从谁语:描绘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表明诗人内心的空虚。
    2. 寄一床:意指躺在床上,象征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
    3. 不嗟头似葆:虽然不满于头发稀少,但并不影响内心的感受。
    4. 但苦汗如浆:惨烈的夏日酷热,流淌的汗水让人苦恼。
    5. 攲枕风生竹:侧头靠在枕上,感受到外面竹子的摇曳,透出一丝凉意。
    6. 钩帘日转廊:阳光照进房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
    7. 非由静胜热:强调宁静并不是消暑的唯一途径。
    8. 本体自清凉:内心的清凉与宁静是诗人真正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汗水比作浆汁,形象地反映出酷热。
    • 拟人:竹子随风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炎热夏日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汗水:象征着身体的苦楚与对夏日的无奈。
  • 竹子:代表自然的清凉与生机,给人以慰藉。
  • 阳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兀兀”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无精打采
    • C. 兴致勃勃
    • D. 坐立不安
  2. 诗人提到的“苦汗如浆”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夏日炎热
    • B. 冬季寒冷
    • C. 春风拂面
    • D. 秋天的落叶
  3. 最后一句“非由静胜热”强调了什么?

    • A. 宁静胜过炎热
    • B. 内心的清凉
    • C. 外界环境的影响
    • D. 生活的忙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描写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王维《山居秋暝》:反映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游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陆游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对生活的热情。

参考资料:

  • 书籍:《陆游诗文集》
  • 文章:《宋代诗人的生活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