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筑城曲》

时间: 2025-01-07 21:38:46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意思解释

古筑城曲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白话文翻译:

长城耸立在高空,三十万人在这里守卫。一日,诏书传来,扶苏首先被判处死刑。

注释:

  • 长城: 古代中国的防御工程,象征着国家的防御和强大。
  • 高际天: 高耸入天,形容长城的雄伟。
  • 三十万人守: 指守卫长城的士兵人数,强调防御力量之大。
  • 诏书: 政府的正式命令或公告。
  • 扶苏: 指秦始皇的长子,历史上因权力斗争而被杀。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了历史典故,扶苏是秦朝的王子,由于权力斗争而被杀。诗中暗示了古代帝王对权力和忠诚的无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作品以豪放激昂、爱国情怀著称。
  •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国势衰弱,陆游生于战乱之中,内心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深刻,作品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古筑城曲》通过描绘长城和守卫士兵,展现了历史的雄伟与悲壮。诗的开头“长城高际天”,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长城的伟岸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提到“三十万人守”,让人感受到国家的重视及对边疆的防御。转折处提到的“诏书”,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权力的傲慢,扶苏的死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给人以深思。整首诗在叙述中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凉,既有对古代王权的批判,也有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辨,深刻反映了陆游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城高际天”:描绘长城的雄伟,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防御。
    • “三十万人守”:强调守卫力量的庞大,显示国家的重视。
    • “一日诏书来”:暗示历史的突变,权力的游戏来临。
    • “扶苏先授首”:揭示权力斗争的残酷,忠诚者的悲惨命运。
  • 修辞手法:

    • 夸张:如“长城高际天”,增强了景象的壮丽感。
    • 对比:守卫的壮观与扶苏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无情。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事件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表现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传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长城: 象征着抵御外敌的力量与坚韧。
  • 三十万人: 代表着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 扶苏: 体现出对忠臣的惋惜与对权力斗争的控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城”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国家防御的象征
    • C. 人民的生活
    • D. 历史的遗迹
  2. “扶苏先授首”中,扶苏的死反映了什么?

    • A. 忠诚者的悲惨命运
    • B. 一位英雄的壮烈
    • C. 个人的荣耀
    • D. 权力的正义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陆游《古筑城曲》与王昌龄《出塞》对比,均反映了对国家、忠诚与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悲剧,后者则强调边疆的壮丽与英勇。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