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

时间: 2025-01-16 21:25:24

嗟予留滞行当归,秋雨夜寒闻捣衣。

短檠明灭泪眼暗,谁令不寐心如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嗟予留滞行当归,
秋雨夜寒闻捣衣。
短檠明灭泪眼暗,
谁令不寐心如飞。

白话文翻译:

唉,我滞留在此,正当归去的时节,
秋雨连绵,夜里寒意袭来,听得见捣衣声。
烛光摇曳,泪眼模糊,无法看清,
是谁让我的心如飞鸟般难以入睡。

注释:

  • :感叹词,表示惋惜或叹息。
  • 留滞:停留不前,无法继续行程。
  • 行当归:原本应该回去的时节。
  • 秋雨:秋天的雨,象征凄凉和孤寂。
  • 捣衣:捣衣声,指的是夜里有人在捣洗衣物,表示思乡之情。
  • 短檠:小烛台,指烛光。
  • 明灭:闪烁的光芒。
  • 泪眼暗:眼泪模糊,无法看清。
  • 不寐:不能入睡。
  • 心如飞:心思如鸟飞一般,难以平静。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秋雨”与“捣衣”常用来象征思乡和孤独的情感,古人常在这个季节表达离别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而婉约。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雨时节,诗人因故滞留而思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秋季的阴雨使得诗人情绪更加沉重,烛光下的泪眼更凸显了内心的苦闷。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是一首表达思乡与孤独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嗟予留滞行当归”,便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因滞留而生的惆怅。接下来的“秋雨夜寒闻捣衣”则通过描绘秋雨和捣衣声,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在“短檠明灭泪眼暗”一句中,短小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着诗人泪眼朦胧的情景,既是一种视觉的描写,也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痛苦。“谁令不寐心如飞”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心如飞”形容思绪的纷乱,表达了因思乡而难以入睡的苦恼。这种情感的真实与细腻,使得整首诗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夜寒、烛光、泪眼等意象的运用,构建了一个孤独而感伤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嗟予留滞行当归:感叹自己停留不前,正是应当归去的时节,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归心。
  2. 秋雨夜寒闻捣衣:在秋天的雨夜,寒气袭来,听到捣衣声,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思乡之情。
  3. 短檠明灭泪眼暗:烛光摇曳,映照着泪眼,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无助与伤感。
  4. 谁令不寐心如飞:问自己是谁让自己无法入睡,心思如飞鸟般四处游荡,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飞”中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思绪难以安定。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雨、捣衣、烛光等意象结合,营造出孤独与思乡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在外游子孤独的心情。诗人在秋雨夜的寒冷中,因思乡而难以入眠,深刻揭示了游子在异乡的无奈与苦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凄凉和思乡的情感。
  • 夜寒: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 捣衣声:带有浓厚的乡愁,令人联想到家乡的生活。
  • 烛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嗟予留滞”的意思是什么? A. 感叹自己停留不前
    B. 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C. 说明归家的时间

  2. “秋雨夜寒闻捣衣”中,捣衣声代表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思乡之情
    C. 夜晚的寂静

  3. 诗人无法入睡的原因是什么? A. 饥饿
    B. 伤心思乡
    C. 疲惫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蕴含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王之道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李白则通过月光来引发思乡的情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