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山》
时间: 2024-12-29 17:3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祖山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我生事幽诗刊,尘埃良独难。
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屼。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濯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搘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白话文翻译:
我生活在幽静的诗刊中,世俗的纷扰让我难以安宁。
这次来舒蕲游玩,登高望远时不禁长叹。
如何能够超越绝境呢,佛寺里总是让我心灵安宁。
慈悲的力量真伟大,神灵的功效让我感到释然。
居住的地方难以言表,但小路却可以领略风光。
五祖山是古老的名刹,楼台依傍着峻峭的山峰。
崎岖的路六七里,盘旋的山道有三百个转弯。
悬崖上青松挺拔,夹道迎接的是苍翠的庙宇。
飞泉的水声环绕在耳边,幽香弥漫沉香的气息。
我来到这里正值新雨过后,千峰如碧玉般聚集。
忽然听见杞树下犬吠,顿时感觉天际变得开阔。
水声洗净了午后的热气,山间的雾气带来了晚寒。
心灵得到了开阔,身体却感到疲惫蹒跚。
看着云朵我再扶着拐杖,披着风却少有栏杆可凭。
想要在这里营建五亩之地,来年寄居于此享受余生。
试问祖师,切勿做出非分之想。
注释:
- 幽诗刊:指安静、隐逸的诗歌刊物,寓意诗人追求清静与内心的安宁。
- 朅来:特指这次来到,表示时光的流转。
- 五祖:指的是五祖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岚气:指山中的雾气,常常是因为气候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 杞犬:杞树旁的狗,象征乡村生活的宁静。
- 非意干:指不要有非分之想或不适当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思想的探索,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五祖山之际,灵感源自于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对佛教思想的思考。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与佛教的安宁,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五祖山》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与宗教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五祖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诗中,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五祖山的风光与神秘的佛教氛围,展现了人和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起初,诗人以“我生事幽诗刊”引入,表达了自己在纷扰世俗中的孤独感,接着通过对五祖山的描绘,逐渐转向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一句,生动地渲染了山水的美丽与香气,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反复提到的“慈悲力”和“神功”,不仅表明了佛教的思想,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的末尾,诗人向祖师求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与对人生的反思。整首诗在对自然美的赞美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使得作品不仅有景,更有情,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事幽诗刊: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尘埃良独难:世俗的喧嚣让人难以安宁。
- 朅来舒蕲游:这次游览舒蕲,感慨良多。
- 登临每长叹:每次登高都感慨万千。
- 如何胜绝境:对绝境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 佛屋多所安:佛教的安宁给人心灵的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峰碧玉攒”,比喻山峰如碧玉般美丽。
- 拟人:如“飞泉响环玦”,赋予泉水以声音,使自然更具生命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景观与佛教思想展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五祖山的美丽与神秘,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祖山:象征着佛教文化与宁静的栖息地。
- 飞泉: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青士:象征修行者,代表追求精神境界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描绘山水
B. 叙述个人经历
C. 描绘城市喧嚣 -
“飞泉响环玦”中的“飞泉”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C. 人生的无常 -
诗中提到的“佛屋”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心灵的安宁
C. 社会地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五祖山》与《望庐山瀑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五祖山》更侧重于佛教思想与心灵的安宁,而《望庐山瀑布》则表现了壮阔的自然力量与诗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