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歌行》
时间: 2025-01-06 07:4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歌行
作者: 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反复提到“笑”,表达了对世事的轻蔑和对虚名的讽刺。诗中提到古代的名人,如张仪和苏秦,强调他们通过口才和谋略获得的成功;而许多追求虚名的人最终却落得无名无份。作者提到沧浪老人,以及赵有豫等历史人物,讽刺了他们为了名声而不惜牺牲一切。李白倾向于享受眼前的美酒,而不是追求身后的名声,认为人生应该随遇而安。最后,他提到世间的无常与人情的冷暖,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反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笑矣乎:表示感叹或嘲讽的语气。
- 曲如钩:比喻事物复杂、曲折。
- 张仪、苏秦:历史上著名的游说家,以口才和智谋而闻名。
- 沧浪老人: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淡泊名利。
- 豫让、屈平:历史人物,前者为忠臣,后者为屈辱的诗人。
典故解析:
- 张仪、苏秦:他们的成功在于辩论和游说,用聪明才智获得权势。
- 赵有豫:以忠诚著称,最终为了名声而身死他国。
- 夷齐:兄弟俩为了名声而饿死,反映了追求名声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酒歌的热爱。
创作背景:李白生活在唐代,那个时期国家强盛,文化繁荣,文人追求名声与地位的风气盛行。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笑歌行》表达对追逐名利、功名的讽刺与反思,强调享受当下、追求真实的生活。
诗歌鉴赏
《笑歌行》不仅是李白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中的“笑”字反复出现,暗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嘲讽和对人性的警醒。李白以幽默的口吻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荒谬,强调了眼前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名声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无法在物质世界中带来真正的快乐。相较于那些为名声而生的人,李白选择了饮酒作乐,享受当下。他的豪情与洒脱不仅体现在对名利的轻视上,更体现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李白在追求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诗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比与反讽,突显出李白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深刻而又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矣乎,笑矣乎:反复的感叹,表明对世事的无奈与嘲讽。
-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用“曲如钩”比喻复杂的世道,古人因狡诈获得名利。
-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直言相对的忠臣,最终死于无名之地。
-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强调口才的重要性。
- 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暗指智者不务农田,而追求权势。
- 平生不解谋此身:李白表明自己不懂得如何谋求个人利益。
- 我爱眼前酒:表明对眼前享乐的向往。
- 男儿穷通当有时:表明人的一生经历起伏。
- 今日逢君君不识:表明与世俗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曲如钩”,比喻世事复杂。
- 排比:句式的重复,增强语气。
- 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对比,突显主题。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讽刺与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李白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享乐与自由,李白更愿意追求当下的快乐,而非虚名。
- 猛虎:象征力量与独立,强调不向世俗妥协的态度。
- 沧浪:象征自然与归隐,表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笑歌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享受生活
C. 忠诚与背叛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张仪”是指: A. 农民
B. 游说家
C. 战士 -
诗中反复出现的“笑”字,主要表达了: A. 开心
B. 讽刺与不满
C. 愉快的心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很大差异。李白强调个人的享乐与自由,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的责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反映了唐代文人多样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