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歌谣辞 其三 襄阳曲》
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白话文翻译:
岘山耸立在汉江旁,水波荡漾,沙子洁白如雪。
山上有一座堕泪碑,青苔覆盖,已经很久没有人去磨灭它。
注释:
字词注释:
- 岘山:位于襄阳,风景优美的山。
- 临:靠近,面临。
- 汉江:长江的支流,流经襄阳。
- 渌:清澈,明亮。
- 堕泪碑:一座记录悲伤的碑石,象征着离别或哀伤。
- 青苔: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磨灭:磨损消失,形容碑文模糊。
典故解析: “堕泪碑”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作为悲情的象征,暗示着离别、哀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用丰富的想象和激情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杂歌谣辞》是李白在游历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襄阳地区历史悠久,李白在此可能受到了历史沧桑的启发,创作出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襄阳曲》虽短小,却蕴含深意,描绘了岘山与汉江的自然风光,融合了人文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展现了山水的清丽,词句简练,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之感。李白善于用自然的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水的清澈与沙的洁白,似乎隐喻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后两句则引入了“堕泪碑”的意象,令人想起历史的沉重和人事的无常。碑石上青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们对于过去的追忆与感伤。碑石的磨灭不仅是时间的见证,也是情感的承载,诗人把自己的感情与自然结合,展现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种通过自然景象传达的人生感悟,正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岘山临汉江:描绘岘山坐落于汉江之旁,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水渌沙如雪:水波清澈,沙子洁白,传达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 上有堕泪碑:引入人文元素,暗示历史的悲伤。
- 青苔久磨灭: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渐渐消逝的记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沙如雪,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岘山、汉江、水、沙、碑、青苔等多重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反映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思考,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岘山:象征着崇高与坚定。
- 汉江:代表流动与变化。
- 泪碑:历史的记忆与哀伤。
- 青苔:岁月的沉淀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岘山临汉江”中,“临”字的意思是: A. 远离
B. 靠近
C. 爬上 -
“水渌沙如雪”中的“渌”是指: A. 浑浊
B. 清澈
C. 汹涌 -
“堕泪碑”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斗星》:李白的另一首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
- 《早发白帝城》: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白的《襄阳曲》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