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雨薪炭食饮俱不继戏作
陆游 〔宋代〕
泽国春饶雨,书生老益贫。
固难夸练炭,亦岂择劳薪。
盐尽才供暮,醯微尚恼邻。
人嗤信书误,痴绝望常珍。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水在水泽之地丰沛,读书人的年纪渐渐大了,生活却愈加贫困。
即便是炭火的收入也难以夸耀,难道我还能挑选薪柴吗?
盐已经用尽,勉强供给晚餐,醋的滋味微微还让邻居不快。
人们嘲笑我相信书本的错误,痴迷于绝望的情绪,却仍然珍惜着这份情感。
注释
- 泽国:指水泽众多的地方,特指南方湿润的地区。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士人或文人。
- 练炭:指制作木炭,表达出生活的艰辛。
- 盐尽:盐用完了,象征生活的困窘。
- 醯微:醋味淡薄,暗指生活的清淡和拮据。
- 人嗤:人们嘲笑,表示旁人的不屑和指责。
- 信书误:指相信书本的教导而感到困惑或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困窘,风格多样,尤以律诗和词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运衰微,个人生活困顿。诗中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真实感受,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反思。陆游在这一时期的诗作多表现出负重前行的精神和对过去理想的追忆。
诗歌鉴赏
陆游的《久雨薪炭食饮俱不继戏作》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泽国春饶雨,书生老益贫”通过描绘丰沛的春雨与自己贫困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身处繁华却依然困顿的无奈之感。诗人直面生活的残酷,写出“固难夸练炭,亦岂择劳薪”,不仅展示了自己在炭火收入上无从自夸的窘境,也暗示了对于生存压力的无奈接受。
中间的“盐尽才供暮,醯微尚恼邻”再一次强调了生活的拮据与困扰,即便是最基本的调味品都显得奢侈,连邻居也因自己的窘迫而感到不快,诗人由此引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显示出生活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最后一句“人嗤信书误,痴绝望常珍”则是对自身境遇的自我解嘲,虽然被人嘲笑,但仍然珍惜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展现了诗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既是对个人困境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泽国春饶雨:描绘了南方春天雨水充沛的环境,营造出丰盈的自然景象。
- 书生老益贫:书生年纪渐长,却更加贫困,反映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 固难夸练炭:即使有些微薄的收入,也不值得夸耀,显示生活的艰辛。
- 亦岂择劳薪:连薪柴的来源都不能挑剔,突显生存的迫切与无奈。
- 盐尽才供暮:生活中连基本的调味料都已用尽,象征了生活的贫困。
- 醯微尚恼邻:即使是醋味也显得微薄,邻里关系因自己的困境而受到影响。
- 人嗤信书误:他人嘲笑自己相信书本的道理,其实是对理想的质疑。
- 痴绝望常珍:尽管生活困窘,仍然坚守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盐尽才供暮,醯微尚恼邻”,对比了生活的贫乏与邻里的关系。
- 比喻:生活的种种困境通过具体的物象表现,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 反讽:最后两句通过自嘲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的执着。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个人在社会变迁和时代压力下的无奈与挣扎,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体验和对书本理想的反思,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坚韧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与诗人的困境对比,表现出生活的矛盾。
- 薪炭:象征生存的基本需求,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 盐与醋:基本调味品,反映出日常生活的拮据与无奈,暗含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书生”指的是: A. 读书的人
B. 农民
C. 商人
D. 武将 -
“盐尽才供暮”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生活富裕
B. 生活困窘
C. 生活充满希望
D. 生活闲适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乐观向上
C. 无奈与反思
D. 绝望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个人困境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破家亡的心境,与陆游的思考相通。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作:两者都表现出个人情感的挣扎,但陆游更注重现实生活的困境,而李白则多展现豪放与理想。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对陆游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能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