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时间: 2025-01-17 10:0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作者: 白居易
同州慵不去,此意复谁知。
诚爱俸钱厚,其如身力衰。
可怜病判案,何似醉吟诗。
劳逸悬相远,行藏决不疑。
徒烦人劝谏,只合自寻思。
白发来无限,青山去有期。
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
卖却新昌宅,聊充送老资。
白话文翻译
我懒于前往同州,这样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我真心爱那丰厚的俸禄,却不如我身体日渐衰弱。
可怜的是,我虽因病无法审案,倒不如醉酒吟诗来得痛快。
劳累与闲逸彼此悬隔,我的行踪与隐居毫无疑虑。
只是徒然烦扰他人的劝谏,还是自己思考更为合适。
白发无穷无尽,青山却有定期。
我心中惧怕的是纷扰,家中却不必担忧饥饿。
我卖掉了新昌的房子,聊以充实我的晚年生活。
注释
- 同州:古地名,此处指同州刺史之职。
- 慵不去:懒于去赴任。
- 诚爱俸钱厚:确实喜欢丰厚的薪俸。
- 病判案:因病而无法处理案件。
- 劳逸悬相远:劳累与休息之间的差距很大。
- 白发来无限:白发不断增多,岁月无情。
- 青山去有期:青山有离去的期限,暗喻人生短暂。
- 野心惟怕闹:内心的野心只怕被外界的喧闹打扰。
- 家口莫愁饥:家庭生活安稳,不必担忧饥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善于描写民生疾苦和自我情感,作品涉及范围广泛,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因病未能赴任同州刺史之际,表达了他对官职的淡泊与对病痛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自我安慰。
诗歌鉴赏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诗作。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透过对病痛的感慨,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由诗意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同州慵不去,此意复谁知”,开篇即展现出他对赴任的无奈与懒散,抒发了对人际关系的孤独感。接下来的“诚爱俸钱厚,其如身力衰”,则道出了他对官职与金钱的复杂情感——虽然喜欢丰厚的俸禄,但身体的衰弱使得这一切变得无奈而遥不可及。
诗中“可怜病判案,何似醉吟诗”,将病痛与吟诗的对比呈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宁愿醉心于诗歌而非沉迷于繁杂的官务。后续的“劳逸悬相远,行藏决不疑”则更深一步揭示了他对人生选择的坚定态度,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与劝谏,但他更倾向于独自思索,享受内心的宁静。
最后几句“白发来无限,青山去有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淡然,展现了白居易特有的豁达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州慵不去:表达了诗人因病未能赴任的懒散心情。
- 此意复谁知: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
- 诚爱俸钱厚:承认对俸禄的渴望与喜爱。
- 其如身力衰:然而身体的衰弱使这一切变得无奈。
- 可怜病判案:因病无法处理公务,感到可惜。
- 何似醉吟诗:倒不如沉醉于诗歌之中来得快意。
- 劳逸悬相远:劳累与休息之间的差距。
- 行藏决不疑:对于自己的选择毫不怀疑。
- 徒烦人劝谏:他人劝告反而让人烦恼。
- 只合自寻思:还是自己思考更为妥当。
- 白发来无限:感叹自己白发渐多。
- 青山去有期:青山的存在是有限的。
- 野心惟怕闹:内心的野心只怕外界的打扰。
- 家口莫愁饥:家庭生活安稳,不必担忧温饱。
- 卖却新昌宅:为了生活,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 聊充送老资:以此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选择比作劳逸,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对仗:如“劳逸悬相远,行藏决不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强调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职的淡泊、对病痛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处世态度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同州:象征官职与责任。
- 白发:象征衰老与岁月无情。
- 青山:象征自然与人生的有限性。
- 诗酒:象征自由与精神寄托。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体现出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因为什么原因未能赴任同州刺史?
- A. 身体健康
- B. 心情懒散
- C. 因病未能
-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健康
- C. 衰老
-
诗中提到的“青山”暗示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生的有限性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病中吟》:同样表现出病痛中的思考与感慨。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对比,白居易偏向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而李白则多以豪放不羁、追求自由著称。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在个体情感的表达上又有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