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炬金栀映玉蕖,台城昨梦又年馀。
断无弦索鸣华屋,惟见炊烟起草庐。
儿报瓶空因止酒,婢言油尽暂停书。
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然藜向石渠。
白话文翻译:
千朵金色的栀子花映照着玉洁的荷花,台城的梦境又过了一年。
完全听不到琴音在华丽的屋子里回荡,只看到炊烟从草屋中升起。
孩子们说酒瓶空了,所以停下了饮酒,女仆说油灯熄灭了,所以暂停了写书。
蓬窗外也有勤奋的士人,何必非要去石渠求取功名呢?
注释:
- 千炬金栀:千朵金色的栀子花,象征美好和繁荣。
- 玉蕖:指洁白的荷花。
- 台城:指古代的城市,代表着繁华的梦境。
- 无弦索:没有弦的乐器,暗示没有音乐的悲哀。
- 炊烟起草庐:炊烟从草屋中升起,表现出一种朴素生活的场景。
- 瓶空:指酒瓶空了,暗示生活的平淡。
- 油尽:油灯熄灭了,表示夜晚的结束和工作的停顿。
- 精勤士:指勤奋努力的人,强调对知识和功名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双江,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大理,后迁至南宋的福建。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之一。刘克庄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社会的思考,风格多样,既有豪情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平凡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诗歌鉴赏:
《灯夕》是刘克庄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用“千炬金栀映玉蕖”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金色的栀子花映衬着洁白的荷花,展现出一种生机与美好。然而,随后的描写却显得颇为沉重,尤其是“断无弦索鸣华屋,惟见炊烟起草庐”,此句揭示了生活的单调无趣,琴声的缺失象征着内心的空虚与失落。这里,诗人用鲜明的对比凸显生活的矛盾,繁华与平淡在此交织。
后面的几句“儿报瓶空因止酒,婢言油尽暂停书”,通过孩子和女仆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一种淡淡的哀伤油然而生。生活的平淡与艰辛在此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并非总是如意。
最后两句“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然藜向石渠”,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勤奋之士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无需过于依赖外在的名利,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坚持。这一转折让整首诗充满了激励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炬金栀映玉蕖: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金色的栀子花和洁白的荷花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与纯净。
- 台城昨梦又年馀:提到台城的梦境,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
- 断无弦索鸣华屋:没有音乐的声响,表达一种失落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惟见炊烟起草庐:炊烟的升起象征着平凡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
- 儿报瓶空因止酒:孩子们说酒瓶空了,反映出生活的平淡无趣。
- 婢言油尽暂停书:女仆说油灯熄灭,意味着工作的停顿与时间的流逝。
- 蓬窗亦有精勤士:窗外还有勤奋努力的人,表现出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
- 何必然藜向石渠:问道何必非要去追求名利,强调内心对追求的坚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美丽的景象与平淡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隐喻:栀子花与荷花的对比象征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排比:使用排比的句式强调生活琐事的无奈与平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仍需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金栀:象征着美好、繁荣的生活。
- 玉蕖:象征纯净、高洁的理想。
- 炊烟:代表平凡的生活与日常的忙碌。
- 精勤士:象征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与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千炬金栀映玉蕖”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美丽的夜景
B. 乡村的日出
C. 盛开的花园
D. 诗人的梦境 -
诗中提到的“儿报瓶空因止酒”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开心
B. 失落与平淡
C. 奢华
D. 幸福 -
“何必然藜向石渠”中“石渠”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日常生活
C. 自然风光
D. 书本知识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另一首诗,展现了自然美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但更加悲凉,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灯夕》,感受其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