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警斋侍郎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0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传岂有枕中方,敢向尧朝议大章。
难入高贤真率社,且寻童子钓游乡。
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
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
白话文翻译:
这家传的诗书,哪里有像枕头中那样的完美,敢在尧舜之治时讨论高深的道理?
难以进入高明贤人的社团,倒不如去寻访乡间的童子钓鱼。
有西边的田地事宜咨询那衡宇,无北山的移居来讥讽草堂。
唯有惋惜自己的才华衰退,诗歌无法进展,倒希望能采摘艳丽的花朵,来增加香气。
注释:
- 家传:家族传承的文化或学问。
- 尧朝:指古代尧帝的时代,象征明君治世。
- 高贤:高明的贤士。
- 真率社:真正的率领贤士的社团。
- 童子:年轻的男孩。
- 钓游乡:在乡村游玩钓鱼。
- 衡宇:指家或住所。
-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
- 傥容:假如能。
- 摘艳:采摘美丽的花朵。
- 薰香:散发香气。
典故解析:
- 尧朝: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其治国理念和管理方式被后人推崇。
- 高贤:指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强调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 钓游乡:表达一种隐居田园生活的理想,反映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晦,号警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沉稳、典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对时代的困扰与个人的才华受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在《和警斋侍郎二首》中展现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家传岂有枕中方”及“敢向尧朝议大章”,提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用对比来表现自我对当下环境的不满与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他认为自己无法融入贤士的团体,反而宁愿去乡间钓鱼,显示出一种自我放逐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则用地理意象表达出对乡土的依恋,西边的田地和北山的草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外界评价的无所谓。
最后两句“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诗人感叹自己才华衰退,无法在诗歌上取得进展,但仍希望通过“摘艳”来增添生活的芬芳,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寻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理想的追求,也深刻反映了他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古人之道难以当代实现。
- 第三、四句:强调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宁愿与自然为伍而不愿入世。
- 第五、六句:感叹自身才华的衰退,同时渴望通过自然之美来弥补内心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的生活比作“童子钓游乡”,展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显示出诗人的文学功底。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自身才华衰退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 家传:象征文化传承与道德理想。
- 尧朝:象征明君治国与理想的社会。
- 钓游乡: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尧朝”指的是哪个时代的统治者? A) 夏朝
B) 商朝
C) 尧帝时代
D) 唐朝 -
“傥容摘艳更薰香”中“傥容”意为: A) 一定
B) 假如
C) 可能
D) 一旦 -
诗人对“高贤”的看法是: A) 追求
B) 鄙视
C) 崇敬
D) 不屑
答案:
- C) 尧帝时代
- B) 假如
- C) 崇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宁静自然的生活境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而刘克庄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