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访僧》

时间: 2025-01-01 11:48:45

客舍愁经百五春,雨馀溪寺绿无尘。

金花开处鞦韆鼓,粉颊谁家斗草人。

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

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访僧
作者: 郑文宝 〔宋代〕

客舍愁经百五春,
雨馀溪寺绿无尘。
金花开处鞦韆鼓,
粉颊谁家斗草人。
水上碧桃流片段,
梁间新燕语逡巡。
高僧不饮客携酒,
来劝先朝放逐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作者在客舍中感到忧愁,已经到了春天的百五天。雨后溪边的寺庙显得格外清新,周围一片绿色,毫无尘埃。在金花盛开的地方,荡起鞦韆的声音和欢快的气氛。而在这里,谁家孩子正在斗草呢?水面上,碧桃花瓣随水流动,屋梁上新来的燕子在欢快地鸣叫。高僧却不喝客人带来的酒,只劝说那位被放逐的官员。

注释

  • 寒食: 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纪念介子推。
  • 百五春: 指农历春天的第一个节气“谷雨”后的时节。
  • 溪寺: 小溪旁边的寺庙。
  • 金花: 指盛开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生机。
  • 鞦韆鼓: 鞦韆是一种秋千,鼓声暗示着欢乐的气氛。
  • 斗草: 儿童们用草斗争,通常是为了游戏。
  • 碧桃: 碧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新燕: 新来的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高僧: 这里指寺庙中的僧人,象征智慧与宁静。
  • 放逐臣: 指被贬黜的官员,暗示历史上的政治风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中提到的被放逐的臣子,也反映了对时局的关注与无奈。

诗歌鉴赏

《寒食访僧》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与人情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开篇“客舍愁经百五春”,点出诗人的忧愁,这种情感与自然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雨后的溪寺,展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美景,洗净了心灵的尘埃。

“金花开处鞦韆鼓,粉颊谁家斗草人”,这些生动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欢声笑语,体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则将诗的基调转向了沉重,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表面欢乐之下,潜藏着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舍愁经百五春: 在客舍中,忧愁伴随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
  2. 雨馀溪寺绿无尘: 雨后溪边的寺庙显得分外清新,没有尘埃,象征着一份宁静与清新。
  3. 金花开处鞦韆鼓: 在盛开的金花旁,有小孩在荡秋千,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4. 粉颊谁家斗草人: 有谁家的孩子在斗草,展现了春天的快乐与生气。
  5. 水上碧桃流片段: 碧桃花瓣随水漂流,带出了一种柔美的意象。
  6. 梁间新燕语逡巡: 新来的燕子在屋梁间欢快地鸣叫,象征着春的归来。
  7. 高僧不饮客携酒: 高僧拒绝了客人带来的酒,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8. 来劝先朝放逐臣: 高僧劝说被放逐的臣子,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事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 “碧桃流片段”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桃花的流动与水的流动结合,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
  • 拟人: “新燕语逡巡”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使得自然界充满了生机。
  • 对仗: 诗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欢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沉重思考。对比欢乐与忧愁,展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 象征着缅怀与思考。
  • 溪寺: 代表着宁静与修行。
  • 金花、碧桃: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高僧: 代表智慧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A. 春分
    B. 清明前两天
    C. 立夏
    D. 冬至

  2. 诗中提到“高僧不饮客携酒”,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超脱与冷漠
    C. 愤怒
    D. 怀念

  3. “金花开处鞦韆鼓”中的“鞦韆”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秋千
    C. 一种花
    D. 一种游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清明》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两者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走,但郑文宝更侧重于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而李白则多用壮丽的景象与豪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