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刘元朋环翠阁二首
作者:杨万里
一夜秋声恼井桐,
梦回得句寄西风。
诗成却问题诗处,
正在东山东复东。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一夜秋风吹动了井边的桐树,
我在梦中得到了诗句,想寄给西风。
诗写成了,但我却在思索,
诗中所指之地,正是在东山,东边的复东。
注释
字词注释
- 恼:烦扰,困扰。
- 井桐:井边的桐树,象征秋意。
- 西风:象征秋天的风,常与思念、寄情相关。
- 东山:指东边的山,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怀念的故乡。
典故解析
- 东山:在古代文学中,东山常常代表隐逸或归隐的理想,常与陶渊明的“东篱把酒”相联系,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作者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声音为引子,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开头以“一夜秋声恼井桐”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孤寂,桐树的摇曳仿佛传达了诗人的心绪。接着,诗人提到“梦回得句寄西风”,说明梦境中获得灵感,想将情感寄托在西风之上,这种寄情的方式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诗成却问题诗处”,表现出诗人在创作中对内容的反思,似乎在质问自己所写的诗是否真切,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怀疑与探索。而最后一句“正在东山东复东”则将全诗的情感引向了对故乡的思念,东山既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象征着归属感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出诗人与自然的共鸣,以及对生活深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成熟的艺术境界和对人生命题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夜秋声恼井桐:秋夜的风声打扰了井边的桐树,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梦回得句寄西风:在梦中得到了诗句,想要寄托给西风,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诗成却问题诗处:虽然诗写成了,心中却对内容产生了疑惑,表现出诗人对自身作品的反思。
- 正在东山东复东:诗中所指的地方,正是自己熟悉的东山,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秋声、西风)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全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思乡与孤独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是对人生和创作深刻思考的反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时光流逝,情感的思考与回忆。
- 井桐:代表静谧和孤独,暗示着内心的思索。
- 西风:寄情的对象,象征着远方与思念。
- 东山:故乡的象征,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喜悦
b. 秋天的思念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写“正在东山东复东”,意指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寄情
d. 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
- 李白《静夜思》: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意境相近。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寄题刘元朋环翠阁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寄题刘元朋环翠阁二首》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