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沙头三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8:46:05

非烟非雨淡濛濛,深闭窗扉护晚风。

船外山光帘里翠,岸头花影镜中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烟非雨淡濛濛,深闭窗扉护晚风。
船外山光帘里翠,岸头花影镜中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夜晚,既没有烟雾也没有雨水,空气清新淡雅,窗户紧闭着以抵挡晚风。窗帘外是青翠的山景,岸边花影在水中映出红色的倒影。

注释:

  • 非烟非雨:不是烟雾也不是雨水,形容天气的清淡。
  • 淡濛濛:指朦胧、模糊的样子,形容夜晚的氛围。
  • 深闭窗扉:紧闭窗户,防止外面的风吹入。
  • 护晚风:保护不受晚风的侵扰。
  • 船外山光:指船外的山色美丽。
  • 帘里翠:窗帘外的绿色景色。
  • 岸头花影:岸边花朵的影子。
  • 镜中红:水面如镜,映出花影的红色。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与夜景、山水、花影等自然意象有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感情描写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过沙头三首》是杨万里在游历时的创作,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安静生活的向往。此时,南宋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写自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首句“非烟非雨淡濛濛”,以对比手法引出诗的主题,突显出宁静的氛围。接着“深闭窗扉护晚风”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闭窗享受静谧的晚风,显示出一种安逸的生活态度。后两句中,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外面山光的青翠和岸边花影的红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冲突,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诗中不仅有景物的描绘,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烟非雨淡濛濛:开头以否定的方式强调天气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深闭窗扉护晚风:通过“深闭”描绘出一种安全感,强调诗人享受这份宁静。
  • 船外山光帘里翠:描写窗外的美景,展现山的青翠,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岸头花影镜中红:最后一句通过“镜中”反映出水面的平静和花影的美丽,形成画面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非烟非雨”与“晚风”的对比,突出清新。
  • 意象:运用“山光”、“花影”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美感。
  • 比喻:水面如镜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平静的水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朦胧、柔和的景象,常用于描绘秋冬的气候。
  • 晚风:暗示宁静与舒适,是自然界中一种温和的气息。
  • 山光: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 花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延续,水面映出的倒影,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烟雾弥漫
    B. 清新淡雅
    C. 大雨倾盆

  2. 诗人闭窗的原因是为了? A. 防止虫子
    B. 抵挡晚风
    C. 保持房间安静

  3. 诗中“镜中红”所指的是什么? A. 山的倒影
    B. 花的影子
    C. 水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之美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山水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沙头三首》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观察,后者则强调意境的深邃与哲理。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异,前者清新自然,后者则更显深邃含蓄。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