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6 09:16:21

玉宇洗秋晴。

凉月亭亭。

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

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

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赵鼎 〔宋代〕

玉宇洗秋晴。
凉月亭亭。
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
风露凄清。

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
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
都是离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爽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诗人躺在孤独的床上,梦中只见窗外的光亮。耳边传来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清风和露水,显得格外凄清。曾经看见过那纤细的玉手横在笛子上,心中对新曲的喜爱却又让人感到苦恼。因为思虑过多,愁绪也随之而生。在这个夜晚的曲调中听到了《折柳》的旋律,满满都是离别的情感。

注释:

  • 玉宇:指的是天空,"玉"形容天空清澈如玉。
  • 凉月:指的是清凉的月光。
  • 孤枕:孤独的枕头,形容诗人寂寞。
  • 琐窗:形容窗户清亮,琐是细小的意思。
  • 三弄笛:笛声的回响,"三弄"形容音调的变化。
  • 折柳:古代送别时用柳枝折下,象征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鼎,字希贤,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南宋时期,赵鼎在政治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尤其是在北方金朝的威胁下,国家动荡,个人生活也充满了离别与思念,因此在词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离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赵鼎的《浪淘沙》是表达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开篇便以“玉宇洗秋晴”描绘出清新而明朗的秋日景象,月光洒在大地上,透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气氛。这种宁静的外在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接着,诗人通过“梦回孤枕”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梦中的孤独和现实中的寂寞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切的离愁。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一句,笛声如泣如诉,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而“曾看玉纤横”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美好回忆,伴随着对新曲的苦爱,诗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愁苦。最后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通过柳树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赵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宇洗秋晴:描绘出清澈的天空和晴朗的秋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凉月亭亭:凉爽的月光高悬,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清冷。
  3. 梦回孤枕琐窗明:孤独的床上,梦境与现实交织,窗外透出明亮的光。
  4.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清风,渗透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5. 曾看玉纤横: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
  6. 苦爱新声:对新曲的喜爱却带来苦恼,反映出复杂的情感。
  7. 由来百虑为愁生:心中思虑繁杂,愁绪因此而生。
  8. 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在这个夜晚,曲调中传来的离别之情愈加明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宇”比喻天空的清澈。
  • 拟人:笛声似乎在诉说情感,使得乐声赋予生命。
  • 对仗:如“风露凄清”,增添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宇:象征着广阔的天空,代表自由和理想。
  • 凉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孤枕:象征着孤独的生活状态,突显诗人的内心情感。
  • 三弄笛:象征着音乐的悲凉,暗示离别的情感。
  • 折柳:象征着离别,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凉月”主要指什么?

    • A. 热情的阳光
    • B. 清冷的月光
    • C. 明亮的星星
  2. 填空题:诗人通过“梦回孤枕”的意象来表达_____

  3. 判断题:整首词的主题是关于团圆的。(对/错)

答案:

  1. B
  2.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 温庭筠《梦江南》:描绘梦境与思念,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赵鼎《浪淘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来表达离愁,但赵鼎更侧重于孤寂的内心感受,而李清照则强调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赵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