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时间: 2024-09-19 21:25:51

山隐幽居草木深,鸟啼花落书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书声何处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隐幽居草木深,
鸟啼花落书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
不是书声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的山居环境,四周草木茂盛,鸟儿在啼叫,花瓣随风飘落,周围一片宁静,书卷也沉重而安静。来访的行人手持拐杖,行走在迷路的山道上,若不是那书声,究竟要在何处寻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蔽,隐藏。
  • 幽居:隐居的地方,指远离尘世的居所。
  • 沉沉:形容书卷厚重,或是环境的宁静。
  • 杖履:手杖和鞋子,指行人出行的装备。
  • 迷路:迷失了方向或道路。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隐居和山水的主题在中国文学中常见,代表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寅的作品融合了诗、书、画,尤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诗风洒脱自由,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书卷的沉迷。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处于失落状态的环境下,隐居成为一种自我庇护的选择,诗中透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唐寅的《山水画》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开篇的“山隐幽居草木深”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四周的草木茂密,似乎与世隔绝,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这种环境不仅是身体的隐居,也是心灵的归属。接下来的“鸟啼花落书沉沉”,更是将氛围推向了极致。鸟鸣和花落声交织在一起,代表了自然的生机与流逝,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书卷沉重,似乎承载着作者的思考与情感,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行人杖履多迷路”,则描绘了外来者的无奈和迷茫。他们在这幅宁静画卷中,失去了方向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们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状态。最后一句“不是书声何处寻”,则引发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强调了书籍和文化的重要性。在这首诗中,唐寅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隐幽居草木深:描绘了山中隐秘的居所,草木繁盛,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 鸟啼花落书沉沉:鸟儿在啼叫,花瓣飘落,环境安详,而书卷则沉重,暗示着思考的深邃。
  3. 行人杖履多迷路:外来者在此迷失方向,行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表现出对未知的无助。
  4. 不是书声何处寻:书声代表知识与智慧,若没有书声,行人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啼、花落,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鸟啼花落”与“书沉沉”,形成了自然与文化的对比。
  • 比喻:书卷沉重,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考的重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隐居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迷惘的反思,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洁、隐逸的生活。
  • 草木: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 :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流动。
  • :代表知识、智慧和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隐幽居草木深”是什么意思? A) 山的隐蔽与幽静
    B) 草木生长茂密
    C) 以上皆是

  2. “行人杖履多迷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失与无奈
    B) 自由与探索
    C) 喜悦与兴奋

  3. 诗中所提到的“书声”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知识与智慧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C) 以上皆是
  2. A) 迷失与无奈
  3. B) 知识与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唐寅的《山水画》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美,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哲理性,而唐寅则更强调自然环境的细腻与文化的沉重。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风格的山水诗歌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文学研究》
  • 《中国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