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时间: 2025-01-14 13:37:55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逐臣北地承严谴,
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
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
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
自怜能得几人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北地受到严厉谴责后,前往南方时的心情。他原以为南方的路途会相对简单,然而却发现南方的山路曲折,千山万水隔断了乡村和县城。云雾弥漫,雨水纷飞,导致音信难通。到处都是瘴气,令人忧虑,诗人感叹自己能够回归故乡的人数是多么稀少。

注释

  • 逐臣:指受到逐出或贬谪的官员。
  • 严谴:严厉的谴责。
  • 南中:指南方地区。
  • 岂意:岂不是想不到。
  • 歧路:岔道,指道路复杂。
  • 千山万水:形容路途遥远。
  • 瘴疠:指因气候潮湿而产生的疾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子文,号太和山人。生于盛唐时期,曾在宫廷任职,因政治原因被贬,后游历各地。他的诗风华丽,擅长描写山水和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是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前往南方的旅途中,感受到南北之间的距离和艰辛。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方路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逐臣北地承严谴”引入了诗人的身份背景,说明他身处逆境,受到排挤与谴责。诗人原以为南方的旅途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然而却痛苦地发现,南方的路途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反而充满了艰难与阻隔。诗中“千山万水分乡县”一句,生动描绘了南方的地理特征,意象深刻,令人感受到旅途的遥远和艰辛。

接下来的“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则表达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音信稀少让他倍感孤独。最后的“处处山川同瘴疠”,更是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无奈与思念。整首诗情感深邃,描绘了一个逐臣在异乡的茫然与孤独,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逐臣北地承严谴:诗人身为流亡者,在北地受到严厉的谴责。
  • 谓到南中每相见:他原以为南方能与友人重聚。
  • 岂意南中歧路多:没想到南方的路途复杂。
  • 千山万水分乡县:形容南方的地理阻隔,回乡之路遥远。
  • 云摇雨散各翻飞:天气多变,音信难通。
  • 海阔天长音信稀:表达与外界的隔绝感。
  • 处处山川同瘴疠:四处环境恶劣,疾病缠身。
  • 自怜能得几人归:感叹能回乡的人少之又少,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摇雨散”与“海阔天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描绘山川来表达心境的复杂与孤独。
  • 夸张:使用“千山万水”形容路途遥远,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着阻隔与艰难,体现旅途的遥远。
  • 瘴疠:代表着南方的恶劣环境,暗示着诗人的困境。
  • 云雨:象征着变幻无常,反映诗人内心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指的“逐臣”是指什么身份?

    • A. 官员
    • B. 商人
    • C.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千山万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旅行的乐趣
    • B. 路途的遥远
    • C. 山水的美丽
  3. 诗人在南方的心情主要是?

    • A. 痛快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1. A. 官员
  2. B. 路途的遥远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作品相比,宋之问的诗更注重对旅途艰辛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