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不愿意像官员那样游历于世俗的权力之中,而是更喜欢过一种内心宁静的生活。他在考取功名时依靠大地的支持,种田时又依赖于天时的变化。早晨他在辋川伐木,傍晚在蓝田浇灌庄稼。他独自与秦山的老友相聚,欢饮春酒,享受这份宁静和惬意。
注释:
- 宦游:指在外做官或仕途上的游历。
- 吏隐:指隐居的官吏。
- 考室:指考试的地方。
- 依地:根据地理条件。
- 辋川:地名,位于今陕西一带。
- 蓝水:蓝田的水,指代农田的浇灌水源。
- 秦山:指秦岭,山脉的象征,暗含与友人相聚的自然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子京,号兰亭,出身于仕宦家庭。因其才华横溢,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政治风波而多次贬谪,后期多游历于山水之间,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或归隐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蓝田山庄》是宋之问的一首典型田园诗,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首先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强调心中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既有对世俗的拒绝,也有对内心的追求。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他在田园间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展现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画卷。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体现了诗人在这份宁静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满足。整体而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宦游非吏隐: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像官员那样游走于世俗之中,而是选择隐居。
- 心事好幽偏:内心的情感喜欢幽静的环境,暗示追求宁静。
- 考室先依地:在考试时,首先依赖于大地的支持,暗指踏实的努力。
- 为农且用天:在农耕时,强调依靠天时的重要性。
- 辋川朝伐木:早晨在辋川伐木,展现诗人勤劳的一面。
- 蓝水暮浇田:傍晚在蓝田浇灌庄稼,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惬意。
- 独与秦山老:独自与老友相聚,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相欢春酒前:在春天饮酒,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辋川”、“蓝水”等自然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
- 比喻:将心事与幽静环境相联系,体现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拒绝。
意象分析:
- 辋川: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蓝水:象征着生命与滋养,展现农耕生活的希望。
- 秦山:象征友情与岁月的流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辋川”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饮品 -
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幸福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生活。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友谊。
诗词对比:
- 宋之问 vs. 王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歌更富有哲理性,而宋之问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