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江上崔尚书》

时间: 2025-01-14 12:35:29

此生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

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鬐鬣,必应辛苦事风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江上崔尚书
唐代:杜荀鹤

此生何路出尘埃,
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
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
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鬐鬣,
必应辛苦事风雷。

白话文翻译:

这辈子走哪条路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呢?
我依然想凭自己的才华去拜访那些有才的人。
我在家闭门十年,专心在笔墨之中,
抬头望天,无处可寻那通往成功的阶梯。
马前的霜叶催促着我回家,
枕边的鸿雁唤醒了我沉沉的睡意。
如果有机会登门拜访,换得一段美好的关系,
那我必定会付出辛苦,去迎接风雨的挑战。

注释:

  • 此生:这一生。
  • 何路:什么样的道路。
  • 出尘埃:摆脱世间的尘俗。
  • 中才:中间的才子,指作者自己。
  • :拜访。
  • 笔砚:写作的工具。
  • 梯媒:成功的阶梯或媒介。
  • 霜叶:秋天的落叶。
  • 边鸿:指大雁,常用来比喻思乡或夜半惊醒。
  • 换鬐鬣:换取美好的关系或机会。
  • 辛苦事风雷:辛勤劳作,迎接风雨的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游。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9年。他的诗风典雅、深沉,擅长描绘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投江上崔尚书》创作于杜荀鹤内心挣扎之时,诗中体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困惑与对理想的追求。此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尤其是在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失败后,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投江上崔尚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用质朴而又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困惑与对未来的向往。开篇便提出了“此生何路出尘埃”的疑问,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不断深化,诗人闭门十年,专注于自己的写作,却仍感到无处可寻的迷茫,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内心的思乡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两句“若许登门换鬐鬣,必应辛苦事风雷”则表达了诗人对机遇的渴望与迎接挑战的决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苦闷,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生何路出尘埃,
    诗人感慨人生道路的选择,渴望摆脱世俗的尘埃。

  2. 犹把中才谒上才。
    表达了他对于才华和理想的坚持,尽管处境艰难,仍希望能见到有才之人。

  3. 闭户十年专笔砚,
    诗人在十年间闭门苦读,专注于写作。

  4. 仰天无处认梯媒。
    诗人抬头仰望,感到无处可寻的成功之路。

  5. 马前霜叶催归去,
    秋天的霜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归乡的期望。

  6. 枕上边鸿唤觉来。
    夜晚的鸿雁声唤醒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7. 若许登门换鬐鬣,
    期望能借助机遇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8. 必应辛苦事风雷。
    即使面临风雨,诗人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前霜叶”比喻时光的流逝。
  • 拟人:如“边鸿唤觉来”,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渴望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同时也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埃: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束缚。
  • 霜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秋凉。
  • 鸿雁:象征思乡与孤独,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闭户十年”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专注于写作
    C. 结交朋友
    D. 学习武功

  2. “马前霜叶催归去”中,霜叶象征什么? A. 爱情
    B. 时间的流逝
    C. 朋友
    D. 知识

  3. 诗中提到的“风雷”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生活的挑战
    C. 战争
    D. 音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投江上崔尚书》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感悟,而《投江上崔尚书》则集中表达个人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的现实困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