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鹤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9:49:05

九皋云净紫烟生,磊落低昂各有情。

忽讶泬寥天万里,乍听清唳月三更。

依依同警商秋露,寂寂还传羽客笙。

此日声闻应更远,漫怜吴市一时倾。

意思解释

咏鹤 其二

作者: 陈士荣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九皋云净紫烟生,磊落低昂各有情。
忽讶泬寥天万里,乍听清唳月三更。
依依同警商秋露,寂寂还传羽客笙。
此日声闻应更远,漫怜吴市一时倾。

白话文翻译

在九皋的天空,云雾缥缈,紫色的烟气升腾,
低矮的山脉与高耸的丘陵,各自有着不同的情趣。
突然惊讶于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
偶然听见了三更时分的清晰鸣叫声。
依依的鹤群在清晨的露水中互相警觉,
静静的传来羽客笙声。
今天的鸣叫声应该更远,
我只能怜惜吴市一时的倾倒。

注释

  • 九皋: 指的是九个水潭的地方,这里泛指山水环境。
  • 紫烟: 形容云雾的颜色,带有神秘的色彩。
  • 磊落: 形容山石的高低起伏,气势磅礴。
  • 泬寥: 形容空间的广阔和空旷。
  • 清唳: 清脆的鸣叫声,常用来形容鸟类的叫声。
  • 羽客笙: 指的是乘鹤的客人,笙是一种乐器,暗示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士荣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对鹤这种高洁鸟类的欣赏,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清高志趣和追求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咏鹤 其二》通过对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感悟。诗的开头便以“九皋云净紫烟生”引入,描绘了一个清澈明亮的自然环境,云雾缭绕之间,透露出一种飘渺的神秘感。接着,“磊落低昂各有情”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多样性,低矮的山丘与高耸的山峰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突然感受到“泬寥天万里”的广阔,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天空之下,心灵也随之澎湃。三更时分,偶然听到鹤的鸣叫,清脆悦耳,增添了夜的宁静与深邃。此处的“清唳”不仅仅是声响,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

最后两句“此日声闻应更远,漫怜吴市一时倾”,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虽然鹤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但在繁华的城市中,却显得有些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喧嚣世俗的淡漠与超然。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思想的深度,是一首兼具艺术与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皋云净紫烟生: 描述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
    • 磊落低昂各有情: 形象地表现出山体的多样性。
    • 忽讶泬寥天万里: 触发诗人对广阔天空的惊叹。
    • 乍听清唳月三更: 通过夜晚的鸣叫,增添了神秘感。
    • 依依同警商秋露: 鹤群在晨露中互相警觉,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寂寂还传羽客笙: 表达了一种宁静的音乐感。
    • 此日声闻应更远: 反映了对美好声音的向往。
    • 漫怜吴市一时倾: 诗人对繁华的无奈与超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 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及对尘世喧嚣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 作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云与烟: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灵动。
  • 秋露: 代表着清晨的宁静,寓意清新与纯洁。
  • : 代表着音乐与艺术,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山水环境
    C. 一座城市

  2. 诗中“清唳”最接近于哪个词的意思?
    A. 哀鸣
    B. 清脆的鸣叫
    C. 低沉的声音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与高洁情操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叹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鹤汀澜》 by 王维
  • 《白鹭》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陈士荣的《咏鹤 其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欣赏,但前者更侧重于宁静的山林景象,而后者则通过鹤的意象传达了高洁的情操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