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归山逢友人
杜荀鹤 〔唐代〕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理想的坚持和对孤独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作为一名儒者,虽然有许多白发,年纪已大,但在青山的陪伴下,依然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诗人怀疑狂妄的行为是否值得,但又觉得聪明的应对并不是真正的高尚。最终,他只希望他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愿。
注释
- 儒:指儒家,强调君子之道。
- 孤:孤独,表达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与反思。
- 白发多生矣:已年长,感叹白发的增多。
- 青山可住乎:青山象征着长久存在的自然,也可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寄托。
- 徉狂:徉,徘徊、游荡;狂,指放纵的态度。
- 巧达:聪明地达成目的,表面上看似高明,但内心却不一定真正高尚。
- 他人肯信无:希望他人能够相信他的愿望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902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将归山逢友人》是杜荀鹤在晚年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感到孤独,但仍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理解和支持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儒家思想为背景,展现了杜荀鹤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儒为君子儒”,明确表明了他的身份和立场,承认儒道虽然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但有时也会导致孤独的处境。这种孤独虽然令人感到无奈,但诗人却选择了接受,显得愈发稳重。
白发的出现不仅是岁月流逝的象征,也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慨。他在青山的陪伴中,寻找一种精神寄托,青山象征着永恒和不变,给人以安慰与宁静。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对“徉狂”的反思显示出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放纵的狂妄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成就,而聪明的手段更不能代表高尚的品德。这样的反思表现了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与信任的渴望。他希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彼此信任,共同分享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 作为儒者的我,固然追求君子的品德与修养,但这种追求也未必会妨碍我独自一人。
-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 我已年长,白发渐多,但青山依旧存在,象征着一种不变的信念与价值。
-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 放纵与狂妄是否值得呢?而聪明的应对方式又不一定真的是好的选择。
-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人能理解并信任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如“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山象征着恒久与智慧,白发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反问:通过反问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信任展开,通过对儒家理想的坚持与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诗人在孤独中坚守信念,试图寻找理解与支持,反映出一种对真诚人际关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象征高尚的道德与理想。
- 白发:象征岁月与经历。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的理念。
- 狂:象征放纵与非理性的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永恒与不变
C. 友情
D. 个人成就 -
“白发多生矣”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的增长
B. 朋友的离去
C. 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接受
B. 对真诚理解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杜荀鹤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杜荀鹤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他人的渴望,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
- 杜荀鹤 vs 李白:杜荀鹤的诗较为沉稳,李白则显得更为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杜荀鹤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将归山逢友人》一诗的全面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