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南游
杜荀鹤 〔唐代〕
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
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
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
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南游的艰辛与无奈。无论是谁去南国游玩,似乎都难免会经历一些蹉跎和失落。到达海边的路途漫长,又有更多人挂着帆船,像是在追寻什么。潮水与沙滩交错,分开了我们的足迹,花洞里回荡着少数民族的歌声。即使有机会写诗寄托情感,能够传达给你的又能有多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蹉跎:意为耽误时间、浪费光阴。
- 象迹:指大象的足迹,这里用以形容海边潮沙分开的样子。
- 蛮歌: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歌曲,表现出南国的异域风情。
- 投文处:指写作的地方,抒发情感的场所。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南国,通常指代南方的美丽风光,但同时也暗示南游者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惑。诗人通过南国的景象,反映了游子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900年),唐代诗人,字少游,号逸人,仕途不顺,晚年隐居。以诗风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的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的困顿与动荡。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送人南游》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游南国的艰辛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南游者的普遍遭遇,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感受。接下来的两句“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描绘了海路的漫长,暗示南游者在追求美景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竞争。诗中提到的“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潮水与沙滩的交错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错失与迷茫,而异域的歌声则道出了游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一句“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更是将诗人的无奈与感伤推向高潮。尽管有写作的机会,但能够传达给朋友的情感又能有多少呢?整首诗通过对南游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细腻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无论谁去南方游玩,最终都难免耽误时间和精力。
- 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到达海边的路途艰难,而追随的游人却更多。
- 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潮水和沙滩交错,留下了人们的足迹,花洞中回荡着少数民族的歌声。
- 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即使有机会写诗表达情感,但实则能传达给你的又有多少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国比作一个充满挑战的旅程,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艰辛。
- 拟人:用“潮沙分象迹”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游的艰辛,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国:象征着美丽与希望,但同时也暗含着艰难的旅程。
- 海路:象征着人生的漫长与艰难。
- 潮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错失。
- 蛮歌:象征着异域文化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国”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生活的困顿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以上都是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失落与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探讨两首诗在表达游子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上的异同。王之涣的诗强调了登高望远的壮阔,而杜荀鹤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