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

时间: 2025-01-04 07:42:39

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

鬓发缘愁白,音书为懒稀。

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

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 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 鬓发缘愁白,音书为懒稀。 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 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

白话文翻译:

几年在茫茫大海般的离别中,我们相见的机会竟然如此稀少。 鬓发因为忧愁而变得斑白,音讯也因为懒散而变得稀疏。 虽然有新诗可以赠送,但我们共同的故国却未能一同回归。 人世间的事情哪堪多问,无言之中自有是非。

注释:

  • 沧海别:比喻长时间的离别。
  • 违:错过,未能实现。
  • 缘愁白:因为忧愁而导致头发变白。
  • 音书:书信,音讯。
  • 懒稀:懒得写信,导致书信稀少。
  •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 故国:故乡,祖国。
  •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 无言是与非:无言之中自有是非,即不言而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巩,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远方兄弟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忧愁。诗中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世间纷繁复杂事务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首两句“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直接点明了长时间的离别和难得的相聚,情感真挚。中间两句“鬓发缘愁白,音书为懒稀”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音讯的稀少,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开篇即表达了长时间的离别和难得的相聚,情感真挚。
  • “鬓发缘愁白,音书为懒稀”: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音讯的稀少。
  • “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纷繁复杂事务的无奈和无言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几年沧海别”中的“沧海”比喻长时间的离别。
  • 拟人:“鬓发缘愁白”中的“缘愁白”赋予鬓发以人的情感。
  • 对仗:“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中的“新诗”与“故国”,“徒有赠”与“未同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人世间纷繁复杂事务的无奈和无言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沧海”:比喻长时间的离别。
  • “鬓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忧愁。
  • “音书”: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 “故国”:象征故乡和祖国,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年沧海别”中的“沧海”比喻什么? A. 长时间的离别 B. 广阔的大海 C. 人生的变迁 D. 岁月的流逝

  2. 诗中“鬓发缘愁白”表达了什么? A. 岁月的流逝 B. 忧愁的心情 C. 头发的变白 D. 懒散的态度

  3. 诗中“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表达了什么? A. 对新诗的喜爱 B. 对故国的思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兄弟的思念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相思》与窦巩的《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窦巩的诗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窦巩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窦巩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