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钱德钧》

时间: 2025-01-01 14:41:53

城南寡徒侣,钱子数来过。

翰墨相娱玩,文章互切磨。

交游常不厌,间阔竟如何。

风雨怀君夜,空斋秋思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钱德钧》
作者: 陈深 〔宋代〕

城南寡徒侣,钱子数来过。
翰墨相娱玩,文章互切磨。
交游常不厌,间阔竟如何。
风雨怀君夜,空斋秋思多。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我寂寞无伴,偶尔几位好友钱子来访。
我们在翰墨中相互娱玩,互相切磋文章技巧。
交友之间常常不觉得厌倦,哪怕隔得再远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对你的思念更加深重,
空荡的书房中,秋天的思绪也变得更加浓厚。

注释:

  • 城南:指城市的南方,通常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
  • 寡徒侣:少有的朋友或伴侣,形容孤独。
  • 钱子:这里可能指代某个朋友的名字,或是泛指朋友。
  • 翰墨:指书法和绘画,表示与朋友一起从事文艺活动。
  • 切磨:比喻互相交流和探讨。
  • 交游:交往和交朋友。
  • 间阔:指朋友之间的距离,或是相聚的频率。
  • 怀君:思念朋友。
  • 空斋:空旷的书房,表示孤独和静谧。
  • 秋思:秋天的思念,常常与孤独、感伤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确引用历史典故,但“翰墨”作为书法和文人生活的象征,透露出作者对文人交往的重视,以及在文艺活动中的相互切磋与激励。“风雨怀君夜”则可以引申为古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常在静谧的夜晚更加浓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个人情感及社会交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与好友钱德钧分别后,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学交流的珍视。在孤独的环境中,诗人通过回忆与朋友的相聚,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怀钱德钧》是一首表现友谊和思念之情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在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自己在城南的孤独,表明当时的心境。接着,几位朋友的来访让他感到欣慰,暗示友谊在孤独生活中的重要性。翰墨相娱玩,表明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相互切磋与交流,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与文化传承。接下来的几句则表明了作者对交友的珍视,即使朋友相隔遥远,交流的乐趣依然存在。最后两句,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对朋友的思念愈加浓烈,空荡的书房中思绪万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孤独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文字流畅,富有浓厚的友谊气息,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南寡徒侣:作者身处城南,感到朋友稀少,表达了孤独感。
  2. 钱子数来过:偶尔有朋友钱子来访,带来一丝慰藉。
  3. 翰墨相娱玩:二人相聚,互相交流书画,享受文人生活的乐趣。
  4. 文章互切磨:通过讨论文章互相磨练,显示出文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5. 交游常不厌:作者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趣的,尽管交往稀少。
  6. 间阔竟如何:即便相隔较远,友谊的深厚仍然存在。
  7. 风雨怀君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思念朋友的情感更加浓厚。
  8. 空斋秋思多:空荡的书房中,秋天的思绪愈加浓重,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翰墨”象征文人生活,营造了文雅的氛围。
  • 拟人:将思念和秋天的情感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表现了在孤独环境中,友谊带来的慰藉与温暖,反映了作者对文人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南:孤独的环境,象征诗人的处境。
  • 翰墨:文人生活的象征,体现文化交流。
  • 风雨:象征外部环境的困扰,内心的思念更显深重。
  • 空斋:空荡的书房,象征孤独和思考的空间。
  • 秋思:秋天的孤独与感伤,增添了思念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南寡徒侣”意指: A. 朋友众多
    B. 朋友稀少
    C. 朋友常来
    D. 朋友相聚

  2. “翰墨相娱玩”中的“翰墨”是指: A. 书法和绘画
    B. 音乐和舞蹈
    C. 诗歌和小说
    D. 书籍和文具

  3. 诗中表达的主题是: A. 孤独
    B. 友谊
    C. 爱情
    D. 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怀钱德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而后者则强调了时空的距离感和人生的无常,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常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