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07:59

东隅久不庭,抗疏出忠诚。

不惮殊方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

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其一
作者:陈深 〔宋代〕

东隅久不庭,抗疏出忠诚。
不惮殊方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
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耕存大参使出使日本的祝福与期望。诗中提到,东隅(东方)已经很久没有安宁,然而忠诚的信使却依然坚持不懈地向外传达正义的声音。我不怕从不同的地方出使,期望能为四海带来和平。长虹如白光贯穿天空,巨大的鹢鸟在波涛上翱翔。微笑着俯视扶桑国(日本),希望他能带着平安归来。

注释

  • 东隅:指东方,即日出之地,象征希望与新生。
  • 抗疏:指抵抗和坚持,表达忠诚的态度。
  • 殊方使:指来自不同地方的使者,强调出使的艰难。
  • 长虹贯日:长虹像白光一样穿透天空,象征伟大的壮丽。
  • 巨鹢:一种大型海鸟,象征力量与自由。
  • 扶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寓意希望与和平。

典故解析

“扶桑”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升起之地,代表着希望与光明。诗中提到的“归来致泰平”,表达了对和平归来的期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深,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中日交往日益频繁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使者的祝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者出使的艰辛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期盼。全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忠诚与和平的赞美。前两句以“东隅久不庭”引出主题,表达了时局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用“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的壮丽意象,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蕴含着对使者的支持与祝福。最后一句“归来致泰平”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归来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隅久不庭:东边的日出之地久未安宁,象征着国家的危机。
    • 抗疏出忠诚:忠诚的信使依然坚持出使,表达对国家的忠心。
    • 不惮殊方使:不怕来自不同地方的使者,展现出使者的勇气。
    • 期休四海兵:希望能为四方带来和平,表现出对和谐的渴望。
    • 长虹贯日白:长虹穿透阳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巨鹢压波清:巨大的鹢鸟在清澈的波涛上飞翔,表现出力量与自由。
    • 笑下扶桑国:微笑着俯瞩扶桑国,展现出对和平的期待。
    • 归来致泰平:希望使者能平安归来,带来和平。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长虹贯日白”与“巨鹢压波清”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与视觉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使者的祝福,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

意象分析

  • 长虹:象征着希望、光明与壮丽。
  • 巨鹢:象征着力量、自由与力量的象征。
  • 扶桑国:代表着远方的国家,承载着诗人的期待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扶桑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日本
    C. 韩国
    D. 越南

  2. “东隅久不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国家安宁
    B. 国家动荡
    C. 人生哲理
    D. 自然景色

  3. 诗中使用的“长虹贯日白”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勃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后者则强调了豪情壮志。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