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职方时振》

时间: 2025-01-04 07:51:06

午睡醒时独倚阑,葛巾何用再三弹。

惊闻碧树还书礼,欲向云霄附羽翰。

长者风流元似玉,同心言语自如兰。

无因拭目官槐道,一借前驱负弩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睡醒时独倚阑,
葛巾何用再三弹。
惊闻碧树还书礼,
欲向云霄附羽翰。
长者风流元似玉,
同心言语自如兰。
无因拭目官槐道,
一借前驱负弩看。

白话文翻译:

午睡醒来时,我独自倚着栏杆,
不知葛巾为何要反复弹动。
惊闻碧树发来书信的礼仪,
我想要向云霄飞去,附上翅膀。
长者的风流气质,宛如美玉,
我们心心相印,言语如兰花般和谐。
无奈无法清晰地看见官槐的道路,
只好借助前驱的弩箭来瞧。

注释:

  • 午睡: 中午小睡,古人常有此习惯。
  • 葛巾: 一种用葛麻织成的头巾,古人常用来遮阳。
  • 碧树: 指绿色的树木,象征生机。
  • 书礼: 指书信的礼节,表达敬意。
  • 云霄: 天空,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
  • 羽翰: 比喻翅膀或诗文的轻盈。
  • 风流: 形容人的气质高雅、风度翩翩。
  • 同心: 指彼此心意相通。
  • 官槐: 官道上的槐树,象征官职和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宝,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人相交往频繁之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欧职方时振》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以“午睡醒时独倚阑”的场景开篇,描绘出一种悠闲又略带孤独的氛围。午睡后的惬意却被思念所打扰,诗人用“惊闻碧树还书礼”来引出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羡慕与向往,认为长者如玉,气质高雅,言语和谐,这种理想的友谊让人倍感温暖。

诗的最后两句“无因拭目官槐道,一借前驱负弩看”,则透出一丝无奈,尽管希望能够看见理想的前路,但现实却让人难以清晰地辨认方向。整首诗在描写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午睡醒时独倚阑: 诗人午睡之后,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状态。
  2. 葛巾何用再三弹: 问葛巾为何要反复弹动,隐喻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3. 惊闻碧树还书礼: 突然听到来自友人的消息,表明对友谊的重视。
  4. 欲向云霄附羽翰: 表达想要借助翅膀飞向高空,实现远大理想的愿望。
  5. 长者风流元似玉: 赞美长者的气质与风度,描绘出高雅的形象。
  6. 同心言语自如兰: 描述彼此间的心意相通,言语如兰花般清新自然。
  7. 无因拭目官槐道: 表达对未来的迷茫,无法清晰看见前方的道路。
  8. 一借前驱负弩看: 通过前驱的视角来窥探未来的方向,体现出一种无奈与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 “长者风流元似玉”,将长者比作玉,突显其高贵与优雅。
  • 对仗: 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同心言语自如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惊闻碧树还书礼”,使树木有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思念和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午睡: 代表着安逸与思考的时刻。
  • 碧树: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的联系。
  • 云霄: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 象征高洁、优雅的气质。
  • : 象征高雅的友谊与和谐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午睡后独自倚靠在哪里? A. 树下
    B. 阁楼
    C. 阶梯
    D. 阁栏

  2. 诗中提到“长者风流元似什么”? A. 金
    B. 玉
    C. 银
    D. 珍珠

  3. “欲向云霄附羽翰”表示什么? A. 渴望旅行
    B. 渴望高飞
    C. 渴望回家
    D. 渴望学习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送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或故乡的思念,但《寄欧职方时振》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静夜思》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