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峣渔友两三家,
狂笑升庵醉兴赊。
渊底有人呼欲出,
一船明月载芦花。
白话文翻译:
在高峦之上,几家渔友聚在一起,
他们狂笑着,升起庵堂,醉意绵绵。
深渊底下有人在呼喊想要出来,
一只小船载着明亮的月光,漂浮在芦花之上。
注释:
- 高峣:高耸的山峦。
- 渔友:钓鱼的朋友。
- 狂笑:形容欢笑声大而放荡。
- 升庵:升起庵堂,指在自然中建立的简易庙宇或避难所。
- 赊:拖延,延续的意思,这里指醉意持续。
- 渊底:深水的底部。
- 呼欲出:呼喊着想要出来。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 载:承载、装载。
- 芦花:指芦苇的花,柔美而富有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明月”与“芦花”的意象可以引申为自然的美好与人们的情感寄托,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嘉谷(1868-1925),字子恭,号蓉溪,江苏人,近代诗人,工诗词,擅长描绘山水风光,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袁嘉谷游历滇南时,深受当地山水景致的启发,表现出他对渔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滇南杂咏十二首选三 其二》以渔友聚会为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欢快的自然场景。诗的开头,高峣的环境渲染了气氛,几位渔友在高山之中聚集,给人一种幽静而亲密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这种放松和醉意的状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两句则通过“渊底有人呼欲出”和“一船明月载芦花”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画面,深渊底下的呼喊象征着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而明月与芦花则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令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浪漫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峣渔友两三家:设置场景,地点在高山之上,渔友聚会,展现亲密的友谊。
- 狂笑升庵醉兴赊:渔友们欢笑,醉意延续,表现轻松愉快的氛围。
- 渊底有人呼欲出:深渊底下似乎有人在呼喊,暗示对生活与自由的渴望。
- 一船明月载芦花:小船在明月下漂浮,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对仗:“高峣渔友”与“狂笑升庵”,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明月与芦花交织,象征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渔友的欢聚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高峣:象征高尚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
- 渔友:代表友谊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 明月:象征理想与宁静的心境。
- 芦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狂笑”指的是: A. 悲伤的笑
B. 欢快的笑
C. 无奈的笑
D. 讽刺的笑 -
“渊底有人呼欲出”中的“渊”主要指: A. 河流
B. 深水
C. 湖泊
D. 井 -
“一船明月载芦花”意象主要传达了: A. 繁忙的生活
B. 梦幻般的宁静
C. 竞争与斗争
D. 忧伤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表达了思乡之情,但袁嘉谷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欢愉,展现了渔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研究》
- 《袁嘉谷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