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时间: 2025-01-01 11:46:48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

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

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
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
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万山环绕的青翠景色,千骑的使者在此游玩。神女在鸣响环佩,仙郎则在这里相互献酬。纵观云梦的原野,我更喜爱江城的楼阁。何必东南去守卫,空留沈隐侯的传说。

注释:

  • 万山:众多的山脉。
  • 青嶂:青翠的山峰。
  • 千骑:形容骑马的人很多,这里指使者的随行骑士。
  • 神女:指传说中的神仙女子。
  • 环佩:指佩戴的环形玉佩,发出清脆的声音。
  • 仙郎:指神仙一样的年轻男子。
  • 云梦:指云梦泽,古代的一个著名水泽。
  • 江城楼:这里指江城的高楼,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
  • 东南守:指守卫东南,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官职。
  • 沈隐侯:指沈约,南朝诗人,以隐居著称。

典故解析:

  • 沈隐侯:沈约是南朝的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常常被后人所传颂。诗中提到他,表明对隐居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暗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游历名山大川之际,感受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孟浩然的《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是一首展现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诗。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万山青嶂曲”和“千骑使君游”,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愉悦的心情。接下来的“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则引入了神话的元素,将人间的游乐与仙境的洒脱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无限遐想。诗人对云梦的景色进行遍观,表明其对美的追求,但最终却选择了“自爱江城楼”,显示出内心的归属感和对故土的眷恋。

最后两句“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的反思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不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既有壮丽的山水意象,又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孟浩然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山青嶂曲:描绘出青山环绕的曲折风景,展现自然的壮丽。
  • 千骑使君游:描写使者与随行骑士的游玩,象征人们的欢乐与热闹。
  • 神女鸣环佩:神女的清脆声音增添了诗的灵动性与神秘感。
  • 仙郎接献酬:表现出人与神的交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遍观云梦野:诗人用目光遍及云梦的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自爱江城楼: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内心的归属感。
  • 何必东南守:质疑守卫东南的必要性,反映出对官职的厌倦。
  • 空传沈隐侯:提到沈隐侯,表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生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神女和仙郎描绘得形象生动,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形成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反思,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闲适生活的愿望,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官场生涯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之渺小。
  • 神女:代表着理想与美好。
  • 云梦:象征自然的广阔和生命的自由。
  • 江城楼: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山”主要指什么? A. 许多小山
    B. 众多的大山
    C. 只有一座山
    D. 没有山

  2. “神女鸣环佩”中的“环佩”指的是什么? A. 佩戴的饰品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衣服
    D. 一种舞蹈

  3. 诗人对“东南守”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不以为然
    C. 赞美
    D. 忽略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者皆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孟浩然更偏向于对自然的直接描绘,王维则常融合哲理与情感。相较于孟浩然的外向,王维更内敛,常通过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孟浩然《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