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
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
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我在龙沙写下这首诗,寄给刘大昚虚。
龙沙在豫章的北边,九日那天我乘帆而过。
这儿的风俗因时而异,湖光山色让我兴致勃发。
在客居他乡,谁来为我送酒呢?划船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吟唱成歌。
歌声随着水流远去,滔滔江水任凭晚波荡漾。
注释
- 龙沙:指龙沙山,位于江西省,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豫章:指江西省的古称,意为“豫”是安宁的意思,“章”是章程、文采的意思。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象征长寿。
- 棹:指划船用的桨。
- 滔滔:形容水势汹涌,奔流不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号称“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乘船游览龙沙,心中感慨万千,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孟浩然的《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欣赏,更传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诗的开头通过“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将时间与地点明确地呈现出来,营造了一种时空交融的氛围。接下来的“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则表现了秋天的风俗与景色,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使得这份感受更加生动。
诗中“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体现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与自得,虽然没有人送酒,但他在划船时自发吟唱,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最后两句“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则把诗意推向高潮,歌声随着流水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释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沙豫章北:明确地点,龙沙位于豫章北部。
- 九日挂帆过:在重阳节那天乘船经过,标志着特定的时间。
- 风俗因时见:当地风俗因季节而异,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 湖山发兴多:湖光山色令人兴致盎然,展现自然的魅力。
- 客中谁送酒:在异乡,孤独的诗人渴望酒伴。
- 棹里自成歌:在划船时自然而然地吟唱,表现出内心的自由。
- 歌竟乘流去:歌声随着水流飘远,寓意着时光流逝。
- 滔滔任夕波:江水滔滔不绝,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歌竟乘流去”,比喻歌声随流而去,暗示人生的流逝。
- 拟人:水流似乎有了情感,能够“乘流去”,增添了诗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龙沙: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九日:象征着传统节日,寄托了对长寿与团圆的美好愿望。
- 湖山:代表自然景观,体现诗人的闲适与自在。
- 歌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的自由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A. 孤独与自得
B. 忧伤与绝望
C. 欢快与热情
D. 迷茫与失落 -
“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悟? A. 生活的美好
B. 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伟大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重阳节
- A. 孤独与自得
- B. 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孟浩然更侧重于闲适与自由,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哲思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集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