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春
作者:于谦 〔明代〕
原文展示:
满路香尘起,寻春思欲迷。
树晴莺出谷,溪暖燕衔泥。
玉勒嘶芳草,青楼瞰大堤。
风光无限好,都在画桥西。
白话文翻译:
满路上香气四溢,寻春的心情让我迷失了方向。
阳光明媚,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溪水暖和,燕子衔着泥土。
华丽的马车在芳草中嘶鸣,青楼的高处俯视着大堤。
美好的风光无处不在,尽在画桥的西边。
注释:
- 香尘:指春天的花香和尘土交融的气息。
- 寻春:寻找春天的美好。
- 莺:黄莺,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
- 衔泥:燕子用泥土筑巢。
- 玉勒:华丽的马车,象征富贵。
- 芳草:香气四溢的草地。
- 青楼:指楼阁,常与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
- 画桥:风景如画的桥,象征美好的景色。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赏春的愉悦,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因其清新高雅的诗风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借游春之际,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切体悟与热爱。
诗歌鉴赏:
《游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的开头“满路香尘起”,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临。接下来的描写中,黄莺和燕子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春天的生动气息,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玉勒嘶芳草”一句中,华丽的马车与芳草的结合,既表现了春天的繁华,也暗含了人们在春天里享受生活的惬意。最后一句“风光无限好,都在画桥西”,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画桥为界,展现出春天无处不在的美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路香尘起:春天的花香与尘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春天气息。
- 寻春思欲迷:在寻求春天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思绪。
- 树晴莺出谷:阳光明媚,黄莺从山谷中飞出,象征春意盎然。
- 溪暖燕衔泥:溪水温暖,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暗示着春天的繁忙与生机。
- 玉勒嘶芳草:华丽的马车在芳草地上嘶鸣,展现了春天的富丽与生动。
- 青楼瞰大堤:青楼高处俯瞰大堤,暗含对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 风光无限好,都在画桥西:美好的风光无处不在,尽在画桥的西边,表现了春天的广阔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黄莺、燕子被赋予了生命与情感,让自然更具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尘:象征春天的气息,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生命的复苏。
- 燕:燕子衔泥,暗示新生与繁忙。
- 芳草:春天的富饶与美丽。
- 画桥:象征美好的风景与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路香尘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迷茫
- B. 快乐
- C. 悲伤
-
“树晴莺出谷”中的“莺”指的是什么?
- A. 鸟
- B. 花
- C. 风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秋天的萧瑟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清晨的幽美;而于谦的《游春》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热闹。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忙碌,两者均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但风格与情感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