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西对孤骞,杖屦可幽歇。
容光日月来,矧此明四彻。
鳞木张幄翠,蜃泉飞玉洁。
往往得意时,宛在广寒阙。
白话文翻译:
东西两侧对着孤独的骆驼,手杖和鞋子可以在此休息。
光辉如日月般照耀,何况这里的光明透彻四方。
鳞状的树木撑起翠色的帐篷,蜃气腾腾的泉水如玉般洁净。
每当我得意之时,仿佛身处广寒宫阙。
注释:
- 孤骞:孤独的骆驼,此处比喻孤独的身影。
- 杖屦:手杖和鞋子,象征行旅的疲惫和休息。
- 容光:容颜光辉,指美好的光景。
- 明四彻:光明透彻四方,形容光明的普照。
- 鳞木:树木的表面像鱼鳞一样,形容树木的特殊形态。
- 蜃泉:传说中的蜃气所化的泉水,清澈透明。
- 广寒阙:广寒宫,传说中月宫的象征,指向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丰稷,宋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脱俗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游历时,表现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场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归宿的渴望。开篇以“东西对孤骞”引入,瞬间勾画出一幅孤独而宁静的图景,手杖和鞋子的出现,暗示了行者的疲惫,也为后文的情感渲染打下基础。诗中提到的“日月”和“明四彻”,则彰显了诗人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诗人用“鳞木张幄翠”描绘出一处令人心醉的自然风光,仿佛置身于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中,令人感到无比舒适。而“蜃泉飞玉洁”则将清泉的透明与洁净描绘得淋漓尽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最后,诗人以“往往得意时,宛在广寒阙”收尾,表达了心中如月宫般的理想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自我情感的升华,体现了丰稷作为诗人的深厚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西对孤骞”:描绘出孤独的行旅状态,似乎在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杖屦可幽歇”:暗示旅行的疲惫,同时也给人以休息的希望。
- “容光日月来”:明亮的光辉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矧此明四彻”:进一步强调光明的普照,象征着真理与美德。
- “鳞木张幄翠”: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 “蜃泉飞玉洁”:清澈如玉的泉水,象征着纯洁与理想。
- “往往得意时”:表达诗人内心的得意与满足。
- “宛在广寒阙”:以广寒宫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辉比作日月,增强了光明的感觉。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意象:利用自然意象(如鳞木、蜃泉)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孤骞:象征孤独的旅程和内心的孤寂。
- 杖屦:象征旅行的疲惫与短暂的歇息。
- 日月:象征光明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鳞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蜃泉:象征理想与纯净。
- 广寒阙:象征追求的理想境界,体现了诗人心灵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骞”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人
B. 孤独的骆驼
C. 孤独的鸟 -
“容光日月来”中的“日月”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光明与希望
C. 黑暗与忧愁 -
诗人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是?
A. 山顶
B. 广寒阙
C. 河边
-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丰稷的《和运司园亭 其十 小亭》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表现个人情感与酒的豪放之态。
- 杜甫的《春望》则在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更倾向于社会的忧患,而丰稷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丰稷诗集》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