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石坐小桥,临流俯清泚。
松声与禽声,可以醒吾耳。
白话文翻译
在小桥上轻轻坐着,俯视着清澈的溪水。
松树的声音与鸟儿的叫声,可以唤醒我的耳朵。
注释
- 拂石:轻轻地抚摸着石头,说明环境的自然与宁静。
- 小桥:小型的桥,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恬淡。
- 临流:面对溪流,意指与自然亲密接触。
- 清泚:清澈的流水,体现出自然的美。
- 松声与禽声:松树的风声和鸟儿的鸣叫,构成了自然的和谐音律。
- 醒吾耳:唤醒我沉睡的耳朵,象征着自然之声的启迪和心灵的觉醒。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田园的赞美紧密相连。山水诗中常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卒年不详),为宋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李曾伯闲暇时游览宜兴的庵堂时所作。在宋代,士人多习文练诗,追求隐逸生活,诗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这一趋势。
诗歌鉴赏
《题宜兴庵壁》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拂石坐小桥”,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和谐美好。接下来的“临流俯清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境,诗人低头凝视着清澈的溪水,这种与水流的亲密接触,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也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净化。
“松声与禽声,可以醒吾耳”一句,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启迪与灵感。松树的摇曳声与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交响乐,唤醒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醒”字,既是对耳朵的唤醒,也是对心灵的唤醒,暗示了诗人通过自然的声音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简练,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拂石坐小桥:诗人轻轻坐在小桥上,展现出一种悠闲与自在。
- 临流俯清泚:面对溪流,俯视清澈的水面,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 松声与禽声:松树的风声和鸟儿的叫声,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
- 可以醒吾耳:自然之声唤醒了沉睡的耳朵,暗示了心灵的启迪。
-
修辞手法:
- 比喻:松声和禽声比喻为自然的音乐,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松声与禽声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灵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把握。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小桥:象征着宁静和田园生活。
- 清泚:代表清澈的心灵与自然的纯洁。
- 松声与禽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拂石”意指什么?
- A. 播种
- B. 抚摸
- C. 砍伐
-
诗人坐在哪里?
- A. 小桥上
- B. 大树下
- C. 山顶
-
“松声与禽声,可以醒吾耳”中,诗人想表达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生活的艰辛
- C. 对人群的厌倦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和谐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与李曾伯的作品相比,王维的诗更多展现了孤独与清幽的气息,而李曾伯则强调了自然声音的启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