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衡州值雨人遇赋》

时间: 2025-01-08 01:52:47

行尽潇湘第几山,短舆轧轧费跻攀。

柳边官驿堠十里,竹里人家屋数间。

宿霭弄阴风料峭,春泥障路雨斓斑。

韶华衮衮成虚掷,强托清吟解病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衡州值雨人遇赋
作者:李曾伯 〔宋代〕

行尽潇湘第几山,
短舆轧轧费跻攀。
柳边官驿堠十里,
竹里人家屋数间。
宿霭弄阴风料峭,
春泥障路雨斓斑。
韶华衮衮成虚掷,
强托清吟解病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衡州遇雨时的情景。行至潇湘的山岭,不知已经走过了多少座山,短小的车舆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柳树旁的官驿距离此地有十里,竹林中的人家仅有几间房屋。宿霭笼罩着天空,微风中带着一丝寒意,春泥湿滑的路面上雨水斑斑点点。韶华岁月如流水般轻易消逝,强迫自己吟唱清雅的诗句以解忧愁的面容。


注释:

  • 潇湘:指湘江流域,地势多山,风景秀丽。
  • 短舆:指短小的车子,形容交通工具简陋。
  • 轧轧:形容车轮在不平的路上行驶的声音。
  • 官驿:指古代的驿站。
  • 宿霭:指清晨的雾霭,潮湿的空气。
  •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或青春年华。
  • 病颜:形容因忧愁或疾病而憔悴的面容。

典故解析:

  • 潇湘: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 宿霭:古代诗人常用此词描绘清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彦修,号阮亭,宋代诗人,生平多游历,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曾伯在衡州出行遇雨时,借雨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过衡州值雨人遇赋》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色与人文思考的诗。诗的开端,通过对潇湘山水的描写,表现出诗人行旅的艰辛。短舆的轧轧声不仅传达了行路的不易,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坎坷。接着,柳边的官驿与竹里的人家,描绘出一个安静而和谐的乡村景象,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艰难的行旅中,依然存在着宁静与美好。

在描写天气时,诗人用“宿霭弄阴风料峭”展现了雨天的寒意与湿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反衬出其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两句,“韶华衮衮成虚掷,强托清吟解病颜”,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无奈,试图以清吟来解忧,却难掩心中的病态与愁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之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是对自然与人生相互交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尽潇湘第几山:行走在潇湘之间,不知走过多少山岭,表现出行程的漫长。
    • 短舆轧轧费跻攀:短小的车子在崎岖的路上行驶艰难,隐喻生活的艰辛。
    • 柳边官驿堠十里:柳树旁的驿站在十里之外,描绘出行途的遥远。
    • 竹里人家屋数间:竹林中的人家不多,体现了乡村的宁静。
    • 宿霭弄阴风料峭:清晨的雾霭与微风带来了一丝寒意,增强了环境的感受。
    • 春泥障路雨斓斑:春天的泥土因雨水而变得斑斑点点,暗示行路的困难。
    • 韶华衮衮成虚掷:美好的时光轻易流逝,表现出对流逝岁月的惋惜。
    • 强托清吟解病颜:试图通过吟诗来舒缓内心的忧愁,却难掩面上的病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与春泥形容为“斑斑”,生动形象。
    • 拟人:宿霭与阴风似乎在“弄”,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柳边官驿堠十里,竹里人家屋数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潇湘:象征美丽而又多变的自然。
  • 柳、竹:代表着乡村的宁静与清幽。
  • 宿霭、阴风:象征着环境的寒冷与孤独的心境。
  • 韶华:象征着流逝的青春与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舆”指的是什么?

    • A. 长途汽车
    • B. 短小的车舆
    • C. 船只
    • D. 骡车
  2. “韶华衮衮成虚掷”中的“韶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青春年华
    • C. 财富
    • D.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过衡州值雨人遇赋》: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