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吟》

时间: 2025-01-01 11:48:04

清而不和,隘而多鄙。

和而不清,慢而鲜礼。

既和且清,义无定体。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而不和,隘而多鄙。和而不清,慢而鲜礼。既和且清,义无定体。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白话文翻译: 清澈而不和谐,显得狭隘且多鄙俗。和谐而不清澈,显得散漫且缺乏礼节。既和谐又清澈,其意义没有固定的形态。该行动时就行动,该停止时就停止。

注释:

  • 清而不和:清澈但缺乏和谐。
  • 隘而多鄙:狭隘且多鄙俗。
  • 和而不清:和谐但不清澈。
  • 慢而鲜礼:散漫且缺乏礼节。
  • 既和且清:既和谐又清澈。
  • 义无定体:意义没有固定的形态。
  •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该行动时就行动,该停止时就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此诗反映了邵雍对于和谐与清澈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适时行动的智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邵雍思考人生哲学和社会伦理时所作,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清澈与和谐,并根据时机采取适当的行动。

诗歌鉴赏: 邵雍的《清和吟》通过对比“清而不和”与“和而不清”的不足,提出了“既和且清”的理想状态。诗中“义无定体”一句,表达了这种状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最后两句“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则是对这种灵活性的具体应用,强调了适时行动的重要性。整首诗简洁而深刻,体现了邵雍的理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而不和,隘而多鄙。”:指出单纯清澈而不和谐的状态会导致狭隘和鄙俗。
  2. “和而不清,慢而鲜礼。”:指出单纯和谐而不清澈的状态会导致散漫和缺乏礼节。
  3. “既和且清,义无定体。”:提出既和谐又清澈的理想状态,但其意义没有固定的形态。
  4.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强调根据时机采取适当的行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清而不和”与“和而不清”的不足,突出“既和且清”的理想状态。
  • 排比:使用“时行则行,时止则止”的排比句式,强调适时行动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清澈与和谐,并根据时机灵活应对,体现了邵雍的理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 清:清澈,代表内心的纯净。
  • 和:和谐,代表与外界的协调。
  •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象征适时行动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既和且清”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澈而不和谐 B. 和谐而不清澈 C. 既和谐又清澈 D. 散漫且缺乏礼节

  3. 诗中“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强调的是什么? A. 固定的行动模式 B. 适时行动的重要性 C. 内心的清澈 D. 与外界的和谐

答案:

  1. B. 宋代
  2. C. 既和谐又清澈
  3. B. 适时行动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理学诗作,如《观物吟》等。
  • 其他宋代理学家的诗作,如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诗词对比:

  • 与邵雍的其他诗作对比,如《观物吟》,探讨其理学思想的连贯性。
  • 与其他宋代理学家的诗作对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探讨宋代理学诗的共同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代理学诗研究》
  • 《朱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