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别刘九郎评事传经同泉字》

时间: 2025-01-04 07:43:39

举袂掩离弦,枉君愁思篇。

忽惊池上鹭,下咽陇头泉。

对牖墙阴满,临扉日影圆。

赖闻黄太守,章句此中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袂掩离弦,枉君愁思篇。
忽惊池上鹭,下咽陇头泉。
对牖墙阴满,临扉日影圆。
赖闻黄太守,章句此中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诗人举起衣袖掩面,无法抑制内心的愁苦。突然间,池塘上的白鹭飞起,仿佛冲击了他内心的平静,接着又听到远处泉水流淌的声音。诗人在窗前凝视,墙上的阴影渐渐长满,窗外的阳光则显得格外圆满。最后,诗人感激黄太守的教诲,让他在这种情境中能领悟到许多道理。

注释:

  • 举袂:抬起衣袖,这里形容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悲伤。
  • 掩离弦:掩面而泣,“离弦”暗指情感的失控。
  • 枉君愁思篇:意指为了朋友的愁思而感到怅惘。
  • 忽惊池上鹭:突然被池塘上的白鹭惊动,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波动。
  • 下咽陇头泉:泉水的流淌声,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宁静。
  • 对牖墙阴满:窗前阴影渐深,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临扉日影圆:窗外的阳光圆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赖闻黄太守:感激黄太守的教诲,暗示师友之间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9年),唐代诗人,字景纯,号隐居,后世称其为“戴隐居”。他性情温和,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离别、送友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刘九郎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伤。黄太守是诗人的老师,其教诲对诗人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诗的开头两句,以“举袂掩离弦”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流露出的悲伤情绪,生动且真切。接下来的“忽惊池上鹭”,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反映内心的波动,鹭鸟的惊飞象征着诗人愁绪的突然涌现。

“下咽陇头泉”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连结,泉水的清澈与流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令人在感慨中更显珍惜。接下来的“对牖墙阴满”与“临扉日影圆”,则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一句“赖闻黄太守,章句此中传”,不仅表达了对友人黄太守的感激之情,更强调了师友间的传承与影响,寓意深远。整首诗在情感深邃的同时,融入自然景象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妙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举袂掩离弦:因离别而感到悲伤,抬起衣袖遮掩面容。
  2. 枉君愁思篇:心中不由自主地为友人愁苦而感到遗憾。
  3. 忽惊池上鹭:突然被池边的白鹭惊动,象征内心的惊扰。
  4. 下咽陇头泉:耳边流淌的泉水声,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流动。
  5. 对牖墙阴满:窗前的阴影逐渐加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6. 临扉日影圆:窗外阳光的圆满,暗示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7. 赖闻黄太守:感激黄太守的教诲,承载着友谊与师承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鹭的飞起比喻心境的变化。
  • 拟人:泉水流淌声似乎在诉说情感。
  • 对仗:如“对牖墙阴满,临扉日影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师友之间的传承与感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无奈。
  2. :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宁静,流动不息。
  3. 阴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愁苦。
  4. 阳光:象征希望与美好,给予人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太守”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老师
    C. 诗中的虚构人物

  2. “举袂掩离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3. 诗中“忽惊池上鹭”中的“鹭”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自然
    C. 高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戴叔伦《酬别刘九郎评事传经同泉字》王之涣《登鹳雀楼》对比:
    • 戴叔伦的诗歌情感细腻,主要围绕离别与师友情谊;而王之涣的诗则通过壮阔的景象展现了更为开阔的人生哲理。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各自风格的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