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
时间: 2025-01-06 07:13: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似牛头峡,水如龙尾湾。
半生多罪垢,浣洗尘土颜。
仙人旧闻名,一往何年还。
岫幌烟为锁,玉扉谁与关。
忽闻响答谷,恍若猿叫山。
我欲纪末契,焉得茅三间。
泉漏听琴筑,风雨闻佩环。
木杪青螺髻,得非云雾鬟。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看起来像是牛头的峡谷,河水则像龙尾的湾流。
我半生多有罪恶,想要洗净这污垢的面容。
仙人曾在这里留名,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山岚如同烟雾锁住了这片景致,谁能与我共关上这扇玉门?
忽然听到山谷中传来回应的声音,恍若是猿猴在山中叫唤。
我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却无处可归,只有三间茅屋。
泉水滴漏,听着如琴般的筑音,风雨中传来佩环的声响。
树梢上的青螺发髻,难道不是云雾编成的发髻?
注释:
- 牛头峡:指一种山的形状,像牛头的峡谷。
- 龙尾湾:水流的形状,像龙的尾巴。
- 罪垢:指过往的罪恶和污点。
- 浣洗:洗净,清洗。
-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指代超凡脱俗的人物。
- 岫幌:山岚,烟雾。
- 玉扉:比喻精致的门。
- 响答谷:山谷中的回声。
- 琴筑:指琴声。
- 佩环:古时女性佩戴的饰物,发出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而著称,擅长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山水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峡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山与水的形象,创造出一种和谐而又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开头两句通过“牛头峡”和“龙尾湾”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形态。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个人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对生命的追问,既有对自己罪恶的忏悔,也有对人世间仙人传说的向往。
诗中多次出现的“浣洗”、“仙人”、“响答”等意象,交织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似乎在呼唤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几句结合了听觉与视觉的意象,泉水的滴漏声与佩环的响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世界。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峡山的美丽景色,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与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似牛头峡”:用比喻将山的形状与牛头相联系,形象生动。
- “水如龙尾湾”:水流的形状像龙尾,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神秘。
- “半生多罪垢”:诗人自述人生经历,感到愧疚和悔恨。
- “浣洗尘土颜”:希望洗去心中的污垢,恢复清净的面容。
- “仙人旧闻名”:提到仙人的传奇,暗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岫幌烟为锁”:烟雾如锁,象征着被自然包围的感觉。
- “玉扉谁与关”:问谁能与我共同享受这美妙的自然。
- “忽闻响答谷”:听到山谷的回响,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声音。
- “恍若猿叫山”:联想猿叫,增加了自然生动的氛围。
- “我欲纪末契”:表达了诗人希望记录这美好时光的愿望。
- “焉得茅三间”:无处可归,流露出孤独感。
- “泉漏听琴筑”:泉水声如琴声,营造出和谐的意境。
- “风雨闻佩环”:风雨中的佩环声,增添了诗的动感。
- “木杪青螺髻”:用形象化的比喻描绘自然中的神秘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似牛头”、“水如龙尾”等。
- 对仗:如“半生多罪垢,浣洗尘土颜”。
- 拟人:如“忽闻响答谷”,自然景象活灵活现。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峡山的自然美,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过往的反思、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坚韧与稳重。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
- 仙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泉水:象征生命与灵感。
- 佩环:象征女性美与细腻的生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似牛头峡”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 D. 对仗
-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
- A. 满足
- B. 忧伤
- C. 愧疚与追求
- D. 无奈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A. “浣洗尘土颜”
- B. “仙人旧闻名”
- C. “我欲纪末契”
- D. “风雨闻佩环”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山水为题材,但更注重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 李白《庐山谣》:注重气势与豪情,更加奔放,与《峡山》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