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
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
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坚韧的志向和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人自述自己志向坚定,然而谁能想到在这个岛屿上,竟然还有淇园的存在?在溪边有李白这位“六逸”之人,而在树林下则有“七贤”的杨巨源。空灵的翠色时常穿透荦确的山石,圆形的机轮整日转动着潺潺的流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愿意将家乡视为我的根本源泉。
注释
- 好竹:指的是作者志向坚韧的人。
- 淇园: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指向李白和他的诗人朋友们。
- 六逸:指李白,他与朋友们游玩,生活洒脱。
- 七贤:指东汉末年的七位名士,聚于林下,象征高洁品德。
- 空翠:指空灵的绿色山林。
- 荦确:指山石,形态分明。
- 圆机:指织布的机具,象征日常的劳作。
- 潺湲:指溪水流动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铨(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逸士,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逸贤峒》创作于作者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及对友人李白和杨巨源的怀念之际。诗中提到的淇园和七贤,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及对他们志趣的认同。
诗歌鉴赏
《逸贤峒》是一首极具个性和情感的古诗,作者以竹子为引子,表达出自己坚韧不拔的志向。诗中提到的李白与杨巨源,象征着古代文人的洒脱与非凡,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诗中“空翠有时穿荦确”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与自然的深厚联系。诗的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归属感,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永远有一个安宁的家园。整首诗洋溢着哲思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竹平生志颇坚:借竹子的坚韧志向,暗示自己的品格。
- 谁知岛上有淇园:出乎意料的发现,淇园的美好与自然相对照。
- 溪边六逸李太白:提及李白,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林下七贤杨巨源:提到七贤,突出古代文人士人的高洁情操。
- 空翠有时穿荦确: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 圆机终日转潺湲:反映生活的点滴,日常中的细腻观察。
- 从来到处安心地:无论身在何处,内心始终保持安宁。
- 肯认家山作本源:强调故乡是精神的归属和本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坚韧志向,体现诗人品格。
- 对仗:如“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对应工整,形成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性,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故乡的深切眷恋,强调个人志向与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李白和杨巨源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淇园:象征自由与洒脱。
- 溪水:流动的生命,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
- 家山:根与归属,象征对故乡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逸”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从来到处安心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
- B. 安宁
- C. 疲惫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眷恋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在意象和情感上更侧重于孤独与内心的和谐;而胡铨的《逸贤峒》则更多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对故乡的认同,展现了更为开阔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