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浮江发剑南,
夕阳船尾每相衔。
楠阴暗处寻高寺,
荔子红时宿下严。
硖口烹猪赛龙庙,
沙头伐鼓挂风帆。
区区陈迹何由记,
惟有征尘尚满衫。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从浮江出发到剑南,
夕阳下船尾的景色总是那么美好。
在阴暗的楠树下寻找高高的寺庙,
在荔子红透的时候在严家住宿。
在硖口烹猪的地方参加赛龙舟的庙会,
在沙头敲鼓,挂起风帆。
虽然这些地方的痕迹已经模糊,
但我身上的征尘依然满满。
注释:
- 浮江:指浮江流域,今属四川。
- 剑南:古地名,今四川南部地区。
- 楠阴:指楠树的阴影。
- 高寺:指高大的寺庙。
- 荔子:即荔枝,果实红透时可食用。
- 硖口:指硖口的地方,可能指一处水流交汇的地方。
- 烹猪:指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上烹煮猪肉的活动。
- 赛龙庙:指传统的龙舟比赛和庙会。
- 区区陈迹:指那些微不足道的旧事。
- 征尘:指旅行中的尘土,象征着经历和旅途的艰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赛龙庙”与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相关,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荔子红时的描写则引入了自然季节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故乡风景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始终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忆昔》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年轻时在剑南游历的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忆昔》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采用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意象,展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中通过“夕阳船尾”、“楠阴暗处”等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恬淡与美丽。尤其是“荔子红时宿下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体现出对乡土的深切眷恋。
诗的最后两句“区区陈迹何由记,惟有征尘尚满衫”,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惋惜和对于岁月流逝的不胜唏嘘。尽管过去的点滴已难以追忆,但满身的尘土却深刻地记录了他奔波的岁月。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乡愁,既有对美好往昔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陆游深邃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浮江发剑南:回忆起从浮江出发到剑南的情景,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 夕阳船尾每相衔:描绘夕阳下船尾的景色,暗示了美好的时光。
- 楠阴暗处寻高寺:在楠树的阴影下寻找高寺,体现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 荔子红时宿下严:荔枝成熟时在严家住宿,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与温馨。
- 硖口烹猪赛龙庙:描写传统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
- 沙头伐鼓挂风帆:把沙滩上的鼓声和帆船的景象结合,形成动感。
- 区区陈迹何由记:感叹往昔的痕迹已模糊,象征记忆的易逝。
- 惟有征尘尚满衫:通过征尘来反映经历,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征尘”比作人生经历的沉重,展现出历程的艰辛。
- 对仗:如“沙头伐鼓挂风帆”,通过对称的方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夕阳、荔子、楠阴等)来寄托情感,形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楠阴:代表宁静和自然的庇护。
- 荔子: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甜美。
- 征尘:象征人生的旅途与经历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荔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水果
c) 一种树木
答案:b -
“夕阳船尾每相衔”的意思是: a) 船尾总是挂着夕阳
b) 每次出发都有夕阳相伴
c) 夕阳与船尾的景色交相辉映
答案:c -
诗人对往昔的感受是: a) 忘记
b) 怀念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陆游的《忆昔》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陆游的诗更注重景物描写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浓厚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