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民望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3:33:07

离忧一何丛,我心一何忡。

紫芳行采采,翠管坐濛濛。

开奁熭宝饵,隐几拂彫桐。

驰神随去鹢,缄情付归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民望 其四
作者: 杨慎

离忧一何丛,我心一何忡。
紫芳行采采,翠管坐濛濛。
开奁熭宝饵,隐几拂彫桐。
驰神随去鹢,缄情付归鸿。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忧虑是多么繁杂,我的心情是多么忐忑不安。
紫色的花朵在路上轻盈地摇曳,翠绿色的管乐在低沉地演奏。
打开窗扉,流光溢彩的美好食物在闪耀,隐秘的几案轻轻拂动着雕花的檀木。
我的思绪随那远行的雁儿而去,心中的情感寄托给归来的鸿雁。

注释:

  • 离忧:离别的忧虑。
  • 忡忡:忐忑不安的样子。
  • 紫芳:紫色的花,象征美好和芬芳。
  • 翠管:指乐器,可能是笛子或其他管乐器。
  • 开奁:打开窗扉。
  • :光辉,闪耀的意思。
  • 宝饵:美好的食物。
  • 隐几:隐秘的桌子。
  • :轻轻抚动。
  • 雕桐:雕刻的檀木,象征高雅。
  • 驰神:思绪飞驰。
  • 去鹢:远行的雁。
  • 缄情:封存心中的情感。
  •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传递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鸿雁”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作寄托思念的象征。古人常以鸿雁传情,如《离骚》中提到的“朝饮木兰之芳露,夕餐秋菊之落英”,都是表达离别情怀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千叟,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的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个人情感,擅长抒发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借助对友人的赠诗,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王民望 其四》是杨慎情感真挚、细腻的表现。诗中将离别的忧虑与心中的忐忑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的层次感。开篇即以“离忧”引入,直接切入主题,引发读者的共鸣。

“紫芳行采采,翠管坐濛濛”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场景,花朵的摇曳与乐器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但这美好却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忧愁。接下来的“开奁熭宝饵,隐几拂彫桐”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打开窗扉的瞬间,似乎希望能够驱散心中的阴霾。

最后两句“驰神随去鹢,缄情付归鸿”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将思绪寄托于远行的雁儿,希望它能够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友人。这种情感的寄托不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鲜活的意象,展现了杨慎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艺,以及他对离别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忧一何丛,我心一何忡

    • 诗人感慨离别的忧愁是多么复杂,自己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忐忑不安。
  2. 紫芳行采采,翠管坐濛濛

    • 诗中描绘了紫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翠绿色的乐器低沉地奏响,形成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象。
  3. 开奁熭宝饵,隐几拂彫桐

    • 打开窗扉,流光溢彩的美食闪耀,隐秘的桌子轻轻拂动雕花的檀木,营造出一种温馨却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4. 驰神随去鹢,缄情付归鸿

    • 诗人的思绪如同远行的雁儿,寄托情感的希望交给归来的鸿雁,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比作远行的雁,情感寄托于归来的鸿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花朵摇曳”,“乐器低沉奏响”。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深度与复杂性。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忧:象征离别带来的心灵痛苦。
  • 紫芳:美好生活的象征,寓意着对友谊的珍视。
  • 翠管:音乐的象征,代表着生活的美好回忆。
  • 宝饵: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 鸿雁:情感的寄托,象征着思念与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离忧”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离别的忧虑
    C. 工作的压力
    答案:B

  2. “紫芳行采采”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花朵的摇曳
    B. 夕阳西下
    C. 雨中漫步
    答案:A

  3. 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哪个动物? A. 鹅
    B. 鸿雁
    C. 燕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 《静夜思》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对比杨慎的《赠王民望 其四》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但杨慎的诗中更多地融合了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诗鉴赏》
  • 《古诗词百家讲坛》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