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题怀尘散录》
时间: 2025-01-06 05:0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翘首人天唤不应,些些往事总分明。
倚残杨柳当窗月,听尽琵琶昨夜声。
淹病枕,滞香盟。
鸳鸯待阙十年情。
春归毕竟花同落,为问春来作么生。
白话文翻译:
我仰望天空呼唤,却无人回应,往事依然清晰可见。
倚靠着窗外的残柳,月光洒在身上,
我听尽了昨夜琵琶的余音。
病重的我躺在枕边,香盟依然滞留。
鸳鸯在阙前等待,已经十年情长。
春天终究会归来,花也会随之凋落,
我想问问春天,你究竟要怎样呢?
注释:
- 翘首:抬头、仰望。
- 人天:指人与天的关系,隐喻对远方的呼唤。
- 往事:过去的事情。
- 倚:靠着。
- 残杨柳:指残缺的杨柳,象征凋零和孤独。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音色优美,常用于抒情。
- 淹病枕:因病卧床,枕边香气滞留。
- 鸳鸯待阙: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待阙即在阙楼前等待,暗含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 十年情:指长久的情感。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作么生:问“怎么办”,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梦碧,近代女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她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鹧鸪天 题怀尘散录》写于作者经历情感波折之后,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使得诗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思考。开篇“翘首人天唤不应”即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渴望,仿佛在呼唤着那已逝去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倚残杨柳当窗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月光洒在窗前,映照着她的孤独与无助。
“听尽琵琶昨夜声”则通过音乐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现。琵琶声声似是诉说着往事,传递着那段悠长的情感回忆。诗中提到的“淹病枕,滞香盟”,透露出一种病重的无奈和对爱情的追忆,香气虽在,情感却已模糊。尤其是“鸳鸯待阙十年情”更是将情感的执着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年的等待,既是对爱情的执着,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最后两句“春归毕竟花同落,为问春来作么生”,将诗人的思索推向了高潮。春天的归来与花的凋落,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无常,让人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又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翘首人天唤不应:表达诗人对往事的呼唤与渴望,感受到孤独。
- 些些往事总分明:过去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情感深刻。
- 倚残杨柳当窗月: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凄凉。
- 听尽琵琶昨夜声:琵琶声如诉,回忆涌上心头,情感更加浓烈。
- 淹病枕,滞香盟:因病而卧,香盟似乎滞留,暗含对爱情的追忆。
- 鸳鸯待阙十年情:象征着爱情的执着与等待,十年情感未减。
- 春归毕竟花同落: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春天来去匆匆。
- 为问春来作么生: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发出哲学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琵琶声,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春天与花的关系赋予了生命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淹病枕,滞香盟”,增强了句子的律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对往事的追忆、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乡,常用来抒发情感。
- 杨柳:寓意柔弱与脆弱,代表诗人的孤独感。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传递过去的回忆。
- 鸳鸯:代表爱情与忠诚,十年的等待象征执着。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同时也反映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翘首人天唤不应”中的“翘首”是什么意思?
- A. 低头
- B. 抬头
- C. 侧头
- D. 直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乡情
答案:B
-
“春归毕竟花同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执着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是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对爱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寇梦碧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思考,但寇梦碧的诗更显沉重与哲理,而李清照则更具婉约与柔情。
参考资料:
- 《近现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寇梦碧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