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影观夫人惠词,效其体答之》

时间: 2024-09-19 20:41:13

为有桥南笛一枝。

筇边又费几篇诗。

来从野水兼天处,吟到秋河近地时。

拚独往,负深期。

自开襟袖任风吹。

眠鸥与我同明月,受尽新凉却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影观夫人惠词,效其体答之
作者: 夏承焘 〔近代〕
为有桥南笛一枝。筇边又费几篇诗。
来从野水兼天处,吟到秋河近地时。
拚独往,负深期。自开襟袖任风吹。
眠鸥与我同明月,受尽新凉却不知。

白话文翻译:

因为有那桥南的笛声一枝,我在筇边又写了几篇诗。
从那野水和天空的交汇处而来,吟唱到秋河近地的时节。
我愿意独自前往,背负着深厚的期望,
任凭风吹开我衣袖。和我同在明月下的鸥鸟,
尽情享受着新的凉意,却不知道这是何等的美好。

注释:

  • 桥南:指南侧的桥,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
  • 筇边:指竹杖旁边,形容诗人独自游玩的情景。
  • 野水:指自然的溪水,暗示诗人追求自然的心情。
  • 秋河:秋天的河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拼搏、努力的意思。
  • 自开襟袖:形容心胸开阔,随风飘荡的状态。
  • 眠鸥:指在水面上安静栖息的海鸥。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月”和“鸥”常常在古诗词中象征着孤独和自由,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承焘(1874-1951),字惟公,号秋水,浙江人,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夏承焘游览自然时,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诗中开篇以“桥南笛一枝”引入,笛声似乎是自然的呼唤,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漫游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来从野水兼天处,吟到秋河近地时”这两句通过意象的交叠,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不仅在自然中寻求灵感,更通过吟唱与自然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拚独往,负深期”则表达了诗人勇于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决心。最后两句“眠鸥与我同明月,受尽新凉却不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与对人生态度的淡然。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灵动而富有层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为有桥南笛一枝:描绘自然,笛声引发诗人思绪。
    2. 筇边又费几篇诗:在游玩中,诗人不断创作。
    3. 来从野水兼天处:强调自然的浩瀚与诗人的归属感。
    4. 吟到秋河近地时: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自然中吟咏。
    5. 拚独往,负深期: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6. 自开襟袖任风吹:心态开放,随风而动。
    7. 眠鸥与我同明月:与自然共处,感受宁静。
    8. 受尽新凉却不知: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自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 拟人:通过“眠鸥”描绘出与自然的深度共鸣。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追求自然与自由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笛声:象征着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秋河: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淡然。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 鸥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桥南笛”指的是什么? A. 笛声
    B. 桥的样式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2. “眠鸥与我同明月”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忧伤
    C. 自在
    答案:C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A. 笛声、野水、明月
    B. 城市、山川、风雨
    C. 花草、竹林、星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夏承焘的《鹧鸪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夏承焘更侧重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个体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