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六》
时间: 2025-01-06 04:2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怨秋千隔女墙。自遮罗幕对流光。瑶台梦断风敲竹,沙市春深雨打窗。歌豆蔻,笑鸳鸯。酒边人似雪梅向。谪仙去后诗才少,欲向先生借锦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与孤独的感慨。作者不怨恨秋千把他和心上人隔开,而是自愿用轻纱的幕帘遮挡自己,面对着流动的光影。梦中的美好已被现实打断,竹子在风中发出声音,春天的沙市因细雨而显得更深沉。歌声中似乎听到了豆蔻的清脆,鸳鸯的嬉笑。而在酒桌旁的人,犹如梅花般洁白。自从谪仙离去后,诗才似乎减少了,想向老师借来锦囊以增添灵感。
注释:
- 秋千:古代女子常玩的器具,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游戏。
- 女墙:指隔开的墙,隐喻恋人间的距离。
- 罗幕:轻薄的帷幕,象征着隐私和柔情。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爱情。
- 豆蔻:一种花,代表青春和美好。
- 谪仙:指被贬的神仙,象征才华的流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易霖,近代诗人,擅长用古典诗词表达内心情感,风格清新,作品多为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诗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奈与孤独,反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其十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追忆与感伤。开头“不怨秋千隔女墙”,便以一种无奈而又自我安慰的语气,表明了对爱情实际距离的接受。接下来的“自遮罗幕对流光”,则营造了一种恬淡的氛围,诗人在轻纱的遮挡下,依然能够感受到光影的变幻。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幽然的美感。
“瑶台梦断风敲竹,沙市春深雨打窗”,诗人通过梦的破碎与现实的打击,描绘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此处的意象丰富,竹声与雨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后面的“歌豆蔻,笑鸳鸯”,则将诗人的情感转向对青春与爱情的向往,豆蔻与鸳鸯象征着年轻和甜蜜的爱情。
最后几句,诗人感叹“谪仙去后诗才少,欲向先生借锦囊”,表达了对才华流失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老师的敬仰与依赖。这一结尾,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怨秋千隔女墙:表达一种对爱情遭遇的无奈与接受。
- 自遮罗幕对流光:用轻纱遮挡,意在保护内心的柔情。
- 瑶台梦断风敲竹:梦境的破灭,现实的声音使人清醒。
- 沙市春深雨打窗:春雨细腻,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
- 歌豆蔻,笑鸳鸯:对青春爱情的怀念,充满生机与活力。
- 酒边人似雪梅向:酒桌边的人,如梅花般清丽,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谪仙去后诗才少:自谦才华减退,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自我怀疑。
- 欲向先生借锦囊:渴望向老师请求指导,体现对艺术的尊重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谪仙”作为对自我才华的形象化表达。
- 对仗:如“歌豆蔻,笑鸳鸯”,对称工整,韵律感强。
- 拟人:竹子在风中“敲”,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爱情的无奈与追忆,表现出诗人对美好过往的缅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秋千:象征青春与爱情的无忧无虑,亦隐含隔阂。
- 罗幕:代表着保护与柔情,营造出亲密氛围。
- 瑶台:理想爱情的象征,梦中美好的境地。
- 豆蔻、鸳鸯:青春、美好爱情的象征,充满活力与生机。
- 谪仙:才华的流失和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爱情与青春
C. 悲伤 -
“谪仙去后诗才少”中的“谪仙”指的是什么? A. 失去的爱情
B. 诗人的才华
C. 過去的美好时光 -
诗人在最后希望向谁借锦囊? A. 朋友
B. 老师
C. 爱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但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上更为广泛,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
- 《近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