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一 虮虱》

时间: 2025-01-06 04:22:52

尔辈真如虮虱翻。

何曾对此等闲看。

八年归里悲兵阻,万姓同心恨外援。

纠众力,格豪奸。

貌肥从不愧衣冠。

只余老幼俱无力,饿对荒田泪眼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尔辈真如虮虱翻。何曾对此等闲看。八年归里悲兵阻,万姓同心恨外援。纠众力,格豪奸。貌肥从不愧衣冠。只余老幼俱无力,饿对荒田泪眼酸。

白话文翻译:

你们真像虮虱一样翻腾,怎能对此等闲视之?八年回乡,悲痛因战事而阻,万民同心恨外援。团结力量,抵制豪强。外表丰腴却无愧于衣冠,只剩下老幼都无力,面对荒田泪眼酸楚。

注释:

  • 虮虱:虮虱是指一种小虫,常用来比喻卑微、无能的人。
  • 兵阻:指战争带来的阻碍与痛苦。
  • 外援:外来的援助,通常指敌对势力的支持。
  • 豪奸:指那些权贵和奸诈之人。
  • 衣冠:指人的外表和身份,通常暗指社会地位。
  • 荒田:指荒废的田地,暗示农民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中国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其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鹧鸪天 其一 虮虱》创作于一个战乱频繁、民众困苦的时代,诗人用虮虱的比喻来揭示社会的无奈与悲哀,反映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一 虮虱》是一首充满悲怆与愤慨的诗作,黄绮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民众在战乱中的无力与苦痛。诗的开头以“尔辈真如虮虱翻”揭示出对特定群体的不满与指责,虮虱的形象暗示了那些无所作为、只知翻腾的人。接着,诗人提到“八年归里悲兵阻”,强调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突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表达对外援的不满时,诗人用“万姓同心恨外援”将民众的愤怒与团结展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在绝望中仍有一线希望。随着诗句的发展,黄绮描绘了丰腴的表象和内心的无奈,表现出社会的伪善与人们的真实困境。最后以“饿对荒田泪眼酸”结尾,画面感强烈,深刻地传达了农民对生活的苦闷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凝练,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人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展现了黄绮作为现代诗人的深刻思想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尔辈真如虮虱翻:你们这一类人就像虮虱一样翻滚,表现了对某些人的蔑视。
  2. 何曾对此等闲看:对这种现象你们怎能不在意?
  3. 八年归里悲兵阻:经过八年的战争,回到故乡却感到悲痛和阻碍。
  4. 万姓同心恨外援:全体百姓团结一致,仇恨外来的援助。
  5. 纠众力,格豪奸:团结力量,抵制豪强。
  6. 貌肥从不愧衣冠:外表丰腴却不配拥有这样的地位。
  7. 只余老幼俱无力:只剩下老弱无力之人。
  8. 饿对荒田泪眼酸:面对荒废的田地,泪眼模糊,心痛难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虮虱”比喻那些无所作为的人。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通过“貌肥”与“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内外的矛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贫困和社会不公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呼唤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虮虱:象征卑微、无能的人。
  • 荒田:象征无望的未来与困境。
  • 老幼:代表社会中最无辜和脆弱的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虮虱”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忍耐
    • B. 卑微无能的人
    • C. 富贵
    • D. 勇敢
  2. 诗歌中“万姓同心恨外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喜悦
    • C. 宽容
    • D.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饿对荒田泪眼酸”中,表达了人的什么感受?

    • A. 快乐
    • B. 无奈与痛苦
    • C. 自豪
    • D. 轻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及人民的苦难。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和《鹧鸪天 其一 虮虱》: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关注于社会现状的批判。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关于黄绮及其作品的研究。
  • 《唐诗三百首》:对比古代诗歌与现代诗的主题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