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
往来成白首,旦暮见青山。
夜浦凉云过,秋塘好月闲。
殷勤阳羡桂,别此几时攀。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之外的南天,我想要寻觅那禹王埋藏的书信。
那些年来,我往来于此,已渐渐变成白头老人,每天早晚都能看到那青翠的山岭。
夜晚的河边,凉风拂过云朵,秋天的池塘里,明月显得格外悠闲。
我对你阳羡的桂花情意绵绵,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攀登那美丽的山。
注释:
- 万里南天外:形容远离的地方,南天指的是南方的天空,暗示遥远。
- 求书禹穴间:禹穴是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后藏书的地方,表示追寻古籍或知识。
- 往来成白首:指日复一日的往来,岁月流逝,容颜老去。
- 旦暮见青山:早晚都能看到青山,表现出对自然的熟悉和依恋。
- 夜浦凉云过:夜晚的河边,凉风送来云彩。
- 秋塘好月闲:秋天的池塘里,明月显得宁静而悠闲。
- 殷勤阳羡桂:表达对阳羡的桂花的热爱和眷恋。
- 别此几时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前来攀登,表达不舍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约公元850年-约910年),字景澄,唐代诗人,生于常州,主要以山水诗和送别诗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这首《常州留别》是耿湋在离开常州前写给友人的送别诗,诗中既有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又有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常州留别》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歌开篇以“万里南天外”引入,昭示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追求,接着提到“求书禹穴间”,则暗指诗人对文化和知识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诗人在经历岁月的流逝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对友人的珍惜。
“往来成白首,旦暮见青山”一句,深刻揭示了时光匆匆,人与自然的关系。青山的恒久不变,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紧接着的“夜浦凉云过,秋塘好月闲”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传达出诗人的内心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殷勤阳羡桂,别此几时攀”则表现了诗人对阳羡桂花的深情向往,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传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南天外:开头便设定了一个遥远的空间,突显诗人的思绪超越现实,向往远方。
- 求书禹穴间: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求,寄托了对知识的渴望。
- 往来成白首: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白头象征老去和经历。
- 旦暮见青山:青山的永恒与人的短暂形成对比,强化了对故乡的情感。
- 夜浦凉云过:描绘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气氛。
- 秋塘好月闲:秋天的月色,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殷勤阳羡桂:阳羡的桂花象征着美好而珍贵的事物,表达了诗人的热爱与依恋。
- 别此几时攀:不知何时能够再相聚,充满了惜别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首”比喻年老,表现了岁月的流逝。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如“青山”、“月闲”等,构建出优美的自然画面,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蕴含的淡淡忧伤和深情厚谊,使其成为经典的送别之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天:象征远方与希望。
- 禹穴:象征文化与知识的追求。
- 青山:象征故乡的依恋。
- 凉云: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明月:象征纯洁与美好。
- 阳羡桂:象征珍贵的友谊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浙江
c) 福建
d) 安徽 -
“旦暮见青山”中“旦暮”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上和晚上
b) 中午和傍晚
c) 早上和中午
d) 晚上和凌晨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如何?
a) 冷淡
b) 复杂
c) 深厚
d) 无所谓
答案:
- a) 江苏
- a) 早上和晚上
- c) 深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但李白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放的情感;而耿湋的诗则更细腻柔和,着重于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