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秘书归江东
作者: 耿湋 〔唐代〕
回首望知音,逶迤桑柘林。
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
万木经秋叶,孤舟向暮心。
唯馀江畔草,应见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回头望去,仿佛能看到知音在望,远处的桑树和柘树形成了蜿蜒的林荫。
人已归去,海郡遥远,前路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深邃。
万木已经历秋天的叶落,孤舟正驶向黄昏的心境。
唯有江边的草丛,想必也能听见我那白头吟唱的声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首: 回头看。
- 知音: 朋友,特别是了解自己的人。
- 逶迤: 蜿蜒;形容曲折的样子。
- 海郡: 指海边的郡县,可能寓意远离故乡。
- 雨天深: 雨天的道路更加幽深。
- 万木: 形容树木繁多。
- 孤舟: 指独自一只船,象征孤独。
- 白头吟: 指老年时的吟唱,可能暗示着对往事的追忆。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白头吟”一词可以引申为对人生的感慨,常见于唐诗中对老年和孤独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字子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少见,主要以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著称,作品多表现人生感怀和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归江东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分别后的孤独感受,反映出诗人在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送王秘书归江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回首望知音”便点出了离别时的情感,知音的存在使得离别的苦涩更加浓重。接着“逶迤桑柘林”,用形象的自然景观描绘出别离的景象,桑树和柘树的蜿蜒象征着离别路途的漫长。中间两句“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则在描写离别后友人归途的远和深,体现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万木经秋叶,孤舟向暮心”,以万木的叶落和孤舟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带有淡淡的忧伤。结尾“唯馀江畔草,应见白头吟”,不仅是对友人的寄托,也是对未来孤独的自我安慰,诗人以草的生命力来映射自己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接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首望知音: 表达作者对知音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 逶迤桑柘林: 描绘离别的场景,桑树和柘树形成的林荫象征着曲折的离别之路。
- 人归海郡远: 友人已远去,暗示着离别的距离和心中的孤独。
- 路入雨天深: 雨天使得路途更加深邃,反映出对未来的迷茫。
- 万木经秋叶: 述说树木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孤舟向暮心: 孤舟行驶在暮色中,暗示孤独的心境。
- 唯馀江畔草: 最后留下的是静谧的江边草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应见白头吟: 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白头之年的期许和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运用对仗、比喻、意象等手法,如“万木经秋叶”用以比喻时光的流逝,“孤舟向暮心”则通过意象传达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孤独展开,深刻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柘林: 象征着友谊和乡愁。
- 海郡: 代表着遥远的归宿,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 万木: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孤舟: 象征孤独与思考,映射内心的孤寂。
- 江畔草: 表达自然的生命力,也暗示着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A. 好友
B. 知识
C. 音乐
D. 熟人 -
诗中“海郡”指的是: A. 海边的郡县
B. 水乡
C. 山区
D. 都市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王秘书归江东》均表现了离别的主题,但《送别》更加直接表达对离别的伤感,而《送王秘书归江东》则通过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了离别的深意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