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时间: 2025-01-01 11:39:59

徼道临河曲,层城傍洛川。

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泉。

日起罘罳外,车回双阙前。

潘生时未返,遥心徒眷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徼道临河曲,层城傍洛川。
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泉。
日起罘罳外,车回双阙前。
潘生时未返,遥心徒眷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沿河而行的道路,沿途是傍洛水而建的高城。柳树在金门旁轻轻摇曳,桐井的水面上半掩着泉水。太阳刚刚升起,照耀着窗外,车子又在双阙的前面转回。潘生(潘江)至今未归,我的心情却依然牵挂着他。

注释:

  • 徼道:指边境的小路或通道。
  • 层城:高耸的城墙。
  • 金门:可能指的是城市的一扇门,装饰华丽。
  • 罘罳:古代窗户的意思。
  • 潘生:可能是指一个人名,表明诗人对他的思念。
  • 眷然:深切的眷恋,思念的样子。

典故解析:

“潘生”可能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诗人,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洛阳作为古代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中提到的地名和人名常常与历史典故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肩吾,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及人情世态,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洛阳道”是在庾肩吾旅途之中产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情感。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承载了他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洛阳道》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情交融的诗。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沿着河流曲折的小路,展现了洛水边的层层高城。这里的“层城”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堆叠,更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积淀。接着,诗人用“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泉”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柳树的摇曳与泉水的流淌,使得景色生动而富有生命力。随着日出,窗外的光线透入,车子在双阙前回旋,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和谐的画面。

然而,诗的结尾却是情感的转折。潘生未归的消息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尽管外面的景色如斯美丽,内心的牵挂却无时无刻不在。诗人在这里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令读者深切感受到思乡之情与对友人深切的眷恋。这种情感的张力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徼道临河曲:描绘了一条临近河流、曲折的小路,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2. 层城傍洛川:高耸的城墙旁是流淌的洛水,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3. 金门才出柳:金门外的柳树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4. 桐井半含泉:桐井的水面半隐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清新。
  5. 日起罘罳外:太阳升起,窗外的景色又焕然一新,象征着新的开始。
  6. 车回双阙前:车子在双阙前回转,暗示旅途的结束与归宿。
  7. 潘生时未返:潘生(友人)尚未归来,表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8. 遥心徒眷然:虽然心中思念,实际却无可奈何,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门”与“桐井”,“层城”与“洛川”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结合,表达思念之情。
  • 拟人:通过“柳”的摇曳、泉的流淌,使自然景色更具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及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自然景色优美,内心的思念却如影随形,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深厚与温暖。

意象分析:

  • 河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城墙: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厚重。
  • 柳树: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潘生”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兄弟

  2. 诗中“金门”指代的是什么? A. 一扇华丽的门
    B. 一片树林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思乡与思念
    C. 战争与胜利
    D. 友情与背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
  • 《送友人》(李白)则侧重于送别之情,描绘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庾肩吾诗集》